人工智能或將讓哪些學科消失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10月22日刊登題為《人工智能的進步將導致一些學科消失》的文章,作者是該報編委加藤宏志,內容編譯如下:
隨著人工智能(AI)的進步,日本大學里的哪個學科可能面臨生存危機呢?部分人學習某些學科后從事的職業被計算機取代,原來的工作崗位消失,令人懷疑這些學科存在的意義。筆者有機會看到一項思考實驗的結果,該實驗的目的是尋找這樣的學科。
也許大學相關人士會無法保持冷靜。但是,如果過于執著于AI威脅論,就會誤判問題的實質,因為AI凸顯出來的不過是大學早就面臨的課題。在少子化時代,為了吸引學生,大學的戰略(包括應該教什么、應該突出怎樣的特色)正再次受到考驗。
芝浦工業大學副教授市川學等人調查了各所大學各個學科學生目前的就業情況,并對“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占多大比例進行了評估。他們首先以私立大學為調查對象。日本約有600所私立大學,占大學總數的70%以上。
作為確保生源的一環,各所大學都在強調就業方面的優勢。但是,隨著AI的出現,工作方式也將發生變化。市川等人為弄清AI對大學生存戰略的影響而開始分析。
那些以“是否有利于就業”為入學理由的學生,不會選擇就業方向為容易被AI替代崗位的學科。如果出現嚴重的招生人數不足現象,這些學科將面臨生存危機。大學的運營也很可能受到影響。
學生就業方向多為容易被AI替代崗位的學科涉及哪些領域呢?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2013年發表論文稱,“美國47%的工作崗位發生自動化的風險較大”,還列舉了約700種職業。市川等人以此為參考進行了分析。
同樣是在社會學領域,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為教職的學科就有存在感,而以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事務性職業為就業方向的學科則需要想方設法生存下去。在理科領域,比起微生物學家,電氣和電子工程技術人員更容易面臨自動化的風險:電氣類等部分專業的就業崗位可能會減少。
就業并不是在大學完成學業的全部目的。大學也是鉆研學問的地方。但是,學生們很可能不再學習完全可由AI掌握的知識。市川說:“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像企業家精神那樣在社會中生存下去不可缺少的東西。今后,重要的是大學里教什么。”
這樣一來,人們也許會認為應該修改大學課程,開拓新的就業崗位。這也是AI時代來臨后的正確做法。但是,如果大學果真衰落,也并非完全是由AI導致的。
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透露,截至2023年,53.3%的私立大學沒有招收到足夠的生源。日本財務省的統計資料顯示,2041年日本18歲人口將降至約79萬,而2022年該年齡人口約為112萬。今后,即使升學率提高,升學人數也不會增加。
要想成為被考生選中的大學,僅靠應對AI威脅的對癥療法是不夠的。不過,一定會有搶占先機的機會,比如以再教育的形式向在社會上工作過的人敞開大學校門等。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