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課程普及青島模式亮相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
中國教育報訊(記者 孫軍 特約通訊員 李曉梅)
近日,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簡稱“教博會”)在廣東珠海舉辦。教博會以“匯聚 共享 創新——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優質均衡、教育治理現代化、新課程改革、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數字化、教育質量評價”六大領域。人工智能課程普及青島模式作為教育成果在此次會議中展出。青島市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全面展示了市域層面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課程的發展歷程和豐碩成果。其成果主要解決如何在市域層面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課程,全面提升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感知與應用能力,學習用人工智能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技術思維,辯證地審視人工智能技術,進而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
具體實施突出五大創新點:一是推廣模式新,打造“1+4+100N”人工智能推廣模式,率先發布《青島市人工智能教育實施意見》和《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指導綱要》。二是課程模式新,梳理了四種人工智能課程普及模式。三是基礎建設新,率先完成農村中小學實驗室普及工作,目前,688所學校人工智能實驗室全面啟用,計劃2024年實現全部普及。四是評估模型新,以有效提升、呈現學生創新素養為目標,重構評估框架,優化評價要素,細化評價標準,形成評估報告,為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建設提供指導與建議。五是師生發展新,持續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師線上線下培訓、專家送課入校并做專業指導等活動,目前,累計培訓人工智能教師3000余人次。據了解,此次參展,人工智能課程普及青島模式得到全國教育同仁的好評和贊譽。下一步,青島市將繼續鞏固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成果,全面總結經驗,發揮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為人工智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青島智慧與力量。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