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小盤或成“看多中國”標配,鵬華科創100ETF今日上市交易
今年,以TMT為代表的新型產業鏈持續升級。從去年底開始的chatGPT行情,到今年年中的超導材料熱潮,科技革命除了帶來生產生活上的改變,也讓科技行情成為了2023年市場的關注重點。
與此同時,權益市場持續不斷的震蕩與板塊分化,讓投資者越發注重投資組合的搭建,如何在把握當下行情的同時以“舒適姿態”入場,成為了投資者面臨的問題。
近幾年,指數投資因其運作透明、費率較低且風險相對可控的優勢迅速發展起來,不僅產品數量在不斷攀升,規模也在持續壯大。隨著市場中出現了首只千億規模的權益類ETF產品后,指數基金發展的規模化、多元化特征也漸趨清晰。指數基金正在逐漸成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中小盤風格 貼合市場偏好轉向
近年來走勢相對獨立的小盤風格資產逐漸被投資者所關注。在配置中適當增加小盤風格資產也隨之成為了投資者提升資產配置效果的一種手段,而從當前基本面來看,小盤風格占優的趨勢也有望延續。
目前我國正面臨科技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新興產業趨勢正在形成,宏觀經濟環境逐步復蘇,國內外流動性有望重回寬松狀態,優惠政策出臺頻率也在增加,各方面均利好中小盤發展。尤其是自2019年開始,國家持續在財政與政策方面給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力支持,相關評價認定標準與培育原則也在陸續完善,種種舉措都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小盤風格的表現。
投資者可以將中小盤風格為主的指數產品納入資產配置組合,一鍵布局指數內優質資產的同時,或許也能夠減輕擇時困擾,減少錯過行情機會的可能性。
近期新發行的科創100指數正是這樣一只立足科創板、聚焦中小盤的寬基指數,該指數由上交所與中證指數公司共同推出,選取科創板中(剔除科創50指數樣本)市值中等且流動性較好的100只證券作為樣本,編制方案與科創50相同,并與科創50指數共同構成了上證科創板規模指數系列,是重要的市場行情判斷指標之一。
從市值來看,科創100成份股的平均市值比較適中,是典型的中小盤風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科創100指數樣本過去一年日均市值中位數約為150億元,市值規模在200億元以下樣本占比73%,同期科創50指數樣本的市值中位數為417億元,充分顯示出二者之間的定位差異。
結合科創板本身的定位,不難看出,科創100指數實際上代表的是硬科技領域中小市值的優質個股,有著明顯的高成長和高彈性特征。隨著年內宏觀流動性均有所改善,經濟基本面企穩復蘇,市場對企業業績回升的情緒逐漸樂觀,中小市值企業的業績和估值彈性更強,預計在經濟復蘇和基本面改善的周期中會有更加亮眼的表現,因此業績彈性更高的小盤股與重點聚焦小盤股投資的科創100有望出現較大提升空間,具備相對稀缺的資產配置價值。
因此首批科創100ETF的發行與上市便備受矚目。近期公告顯示,鵬華上證科創板100指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簡稱:鵬華科創100ETF基金;代碼:588220)已完成募集,計劃于9月15日正式上市交易。
硬科技領銜 受益轉型升級大環境
鵬華科創100ETF基金上市后,將跟蹤科創100指數,為投資者提供配置科創100的全新投資工具。基金經理蘇俊杰此前便表示,2023很有可能是一個主題投資大年,以TMT為代表的科創成長主題行情或將貫穿全年,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科技新興行業相關指數。
作為科創板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縮影,科創100成份股中市值占比高的主題基本為醫藥、新能源和半導體等科技賽道。同時,指數內“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過半,不僅硬科技屬性明顯,創新能力與企業成長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優勢。上交所數據顯示,指數樣本公司2022年度合計研發投入28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平均達到19%,近3年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8.9%,研發投入強度和營收增速均明顯高于科創板市場平均水平。
在堅守科技創新定位的同時,科創100指數也展現出了明顯的低估值、高營收的空間屬性與明顯的配置價值。
總體來看,板塊內電子、機械、計算機營收和盈利2023年預期高增長,ROE較2022年也有所抬升。具體到細分領域,科創100中的半導體、專用機械、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兼顧高增長+盈利改善。另外,2021年以來北向資金持續增配科創100,到2023二季度北向持股占比達1.4%;今年內北向依舊持續增配,占比繼續提升0.4%。當前科創100PE在40倍中樞震蕩,分位數僅24%,處于性價比較高的區間,屬于比較好的布局時機。
蘇俊杰也對此表示肯定。他認為今年上半年伴隨著需求的不斷釋放,經濟復蘇節奏出現了明顯變化,預期由“強復蘇”逐漸轉變為“弱復蘇”,市場整體走勢呈現出了先漲后跌的狀態。但復蘇方向并未出現變化。交易層面,在基金賺錢效應回歸之前,機構重倉板塊可能仍是減量博弈,疊加上半年TMT表現搶眼,與經濟相關性較弱、機構持倉較少的TMT或科創成長主題因此有望成為市場主線之一。
鵬華科創100ETF基金在此時上市交易,也恰好為投資者提供了資產配置的優質“抓手”,及時布局年內科技主線賽道。
鵬華Ashares品牌內涵升級 講好指數新故事
基金經理蘇俊杰在指數投資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他也積極采取不同的形式發表對未來市場投資走向的看法,力爭在市場走勢尚不明朗之時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在談到今年資產配置思路的時候,蘇俊杰表示,結合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來看,主題投資即將迎來“大年”,高股息的確定性資產及大模型等新興產業催化下的TMT賽道將存在較長時間的發展機會。基于此,蘇俊杰介紹了今年資產配置的三種思路。一是同時配置這兩類資產的杠鈴型策略,可選50%中特估資產(銀行、保險、中藥、油氣等)+50%TMT(傳媒、半導體、大數據等),既有望享受中特估的估值重估,又受益于TMT主升浪;二是穩健型的核心-衛星策略,配置滬深300指數增強等央國企含量較高的寬基指數作為核心倉位,再疊加彈性品種(中藥、油氣、證券、保險等),力爭獲取大金融的Beta收益;三是進取型的核心-衛星策略,核心倉位聚焦于科創50或科創100,再疊加配置科技導向的衛星倉位(傳媒、半導體、大數據等),以科技創新為大Beta。
具體到科創領域,蘇俊杰從一個相對獨特的角度解讀了當前科創板塊的投資價值,與去年Beta整體向下的情形不同,今年的Beta整體向上,尤其是科創方向,因此相關行業主題均存在波段性機會,TMT產業鏈在年內出現的上漲更多是來自估值修復,板塊的估值水平依舊處于合理偏低區間。同時Wind數據顯示,科創板自2020年7月的高點以來調整時間已超過3年,在主要科創成長指數中,科創100目前估值偏低,因此后續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在蘇俊杰看來,寬基指數代表著中國經濟的大方向,是一類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投資標的,適合普通投資者長期關注,因此鵬華科創100ETF基金是不錯的配置選擇。與此同時,鵬華科創100ETF也有明顯的產品自身優勢,能夠幫助投資者從資產配置層面出發,通過中小盤投資工具對科創板優質資產進行組合再優化,起到分散配置效果、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也能夠時刻保持在場,不錯過市場潛在行情。
蘇俊杰所在的鵬華基金也是國內最早布局指數領域的基金公司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鵬華基金在指數領域的布局基本完善,同時也推出了鵬華Ashares指數基金品牌,對旗下所有的指數基金進行系統化梳理,以發揮品牌聚集效應。除此之外,鵬華基金還積極推進投教創新、策略迭代等多方面發展。
當下,投資環境進入了一個大范式轉變,經濟周期界限的模糊化與資產組合的復雜化意味著靠單一產品獲取收益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這必然會給投資者的實際操作增加難度,同樣的,投資者也很難忍受自身的資產配置組合出現明顯波動與較大回撤。
探索成為投資者指數資產配置工具箱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成長為了國內指數投資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講好指數投資新故事,正是鵬華Ashares未來的目標。鵬華基金也將繼續堅持“指數投資信仰者”思路,進一步鉆研AI能力,做到“α與β”兩手抓,與廣大投資人一道共贏未來。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