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科技巨頭競逐AI大模型智能算力將成突破口?

科技巨頭競逐AI大模型智能算力將成突破口?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3-11-2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馮戀閣林曦實習生李伊靜廣州報道

  近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電信聯合主辦的2023數字科技生態大會在廣州舉行。“賦能”可以說是本屆大會的關鍵詞,大會關注AI大模型、產業數字化等數字經濟發展前沿話題,設立多類展館展出前沿技術、應用實例和解決方案。

  作為今年最受矚目的新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已駛上快車道,全國各地也紛紛發布政策,從多角度促進技術走向應用。隨著國內通用和垂直大模型涌現,人工智能或與行業融合、或同其他技術結合,影響力逐漸跨越行業,進一步助力數字經濟等產業發展。

  然而當前,AI創新之路,還面臨算力供給等問題待解。未來,產業將行至何方?

  市場:千帆競發

  ChatGPT的推出猶如平地驚雷,“炸”出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波新浪潮。今年以來,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各類大模型紛紛涌現。本屆數字科技生態大會關注人工智能發展,為AI大模型設立了專門展館。

  在會上,主辦方中國電信發布了升級后的千億參數基礎大模型——星辰語義大模型,以及首批試商用的12個行業大模型,包括星辰教育大模型、治理大模型、政務服務大模型、應急大模型、醫保大模型、交通大模型等。天翼物聯還發布了基于中國電信自研CTWing SDK能力倉的最新云芯AI模組,提供連接智能化、一站上云、業務低功耗、國密安全等能力,推動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百度、科大訊飛、有道、智譜AI等國內相關企業紛紛推出AI大模型的升級版本。此外,還有多家企業帶著智能產品、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到會參展。

  作為人工智能大國,今年來,我國“百模大戰”持續升溫。《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布79個。而據媒體報道,7月,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楊望調研分析稱,國內的大模型數量已增加至116個。

  21記者檢索發現,今年以來,在教育領域,網易有道推出了國內首個針對教育領域的垂直大模型“子曰”,覆蓋口語訓練、作文批改、習題解答等六大領域。8月,學而思也推出了其針對數學推理方向的自研大模型產品 MathGPT。在醫療領域,上海聯通、華山醫院聯合開發的 Uni-talk、醫聯 “MedGPT”、云知聲的“山海”等相繼登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開發的“華佗GPT”則處于測試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企業宣布其旗下大模型根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完成備案,面向公眾開放。

  挑戰:智算突破

  行業發展駛上“快車道”,技術產品不斷涌現,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還面臨著挑戰。

  作為驅動AI向前的“三駕馬車”,數據、算法和算力相關產業的發展既是產業的下一個增長點,也是行業向前無法忽視的問題。

  以算力為例,生成式AI發展浪涌,高質量算力供給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痛點之一。智能算力可為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訓練提供基礎支撐,隨著AI與各行各業交融深入,我國對于智能算力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然而,當前智算產業面臨著與垂直行業業務吻合度不高的問題。新華三負責人向21記者坦言,AI需要結合企業自身數據進行訓練和微調,當下,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數字化賦能解決方案在做好模型的微調后,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利用用戶企業專業知識,賦能產業發展。

  在新華三負責人看來,解決垂直領域適應性等問題后,算力市場,尤其是智能算力領域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式增長。相應地,配套的服務器、網絡設備等產業都會有比較大的發展。

  算力產業發展已經得到多方關注,今年以來,多地在人工智能產業政策中針對性地提及要加強技術研究,構建產業生態,通過發放“算力券”等優化算力的舉措。

  比如廣東在近日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重點聚焦構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樞紐中心等方面,提出通過研發芯片、探索新型體系架構等舉措構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生態、建設算力算法交易平臺等相關措施。上海發布的《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提出要實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計劃,打造智算產業集聚區等舉措。北京于10月出臺《人工智能算力券實施方案(2023-2025年)》,成都、寧夏等地則于今年宣布每年將發放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4000萬元的“算力券”支持機構使用相應資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10月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則為智能算力發展定下量化目標。其中提出,到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 EFLOPS(每秒30000京次浮點運算次數),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

  未來:多面融合

  事實上,國內大模型相關企業在研發提升的同時,也著力賦能百行百業,拓寬應用場景,在垂直領域應用上深度發掘。

  新華三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模型可以與諸多行業融合,以垂直大模型的方式賦能發展。“目前,大模型賦能應用已經在泛政務領域有一定實踐,比如數字政府、政務云等。其次是醫療和教育,包括醫療大數據的收集整理、數字教室與遠程教育等。”他指出。

  比如新華三就利用大模型產品私域大模型——“百業靈犀”LinSeer以及其計算中心等軟硬件資源,向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21記者在展會現場了解到,新華三采取“AI in ALL”戰略,為用戶提供包括底層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層所有的計算設備、存儲設備、網絡設備,上層的計算調度,以及最上層的大模型等一整套數字化解決方案,驅動智能創新加速升級。

  AI賦能產業是行業普遍關注的熱點。我國正快步走在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之路上。此前工信部指出,要推動“5G+工業互聯網”向制造業深入融合方向發展,向生產的各個環節拓展,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整體水平。

  有行業人士稱,新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急需一張云網融合的智能物聯網。天翼物聯總經理王志恒表示,經過技術研判,天翼物聯將“智能化、綠色化、確定性”確立為企業三大技術發展方向,尤其是確定性5G物聯網是眾多工業細分行業所急需的。

  新華三相關負責人向21記者介紹道,在位于杭州蕭山的5G+未來工廠中,新華三就通過深度融合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以自動化方式實現了相當一部分日常管理、生產功能的運行。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