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或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但也可能是投資者的幻想
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圖片來源:DAVID PAUL MORRIS—BLOOMBERG/GETTY IMAGES
人工智能預示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還是另外一次互聯網泡沫?兩者皆有可能。
OpenAI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2022年11月發布后不到兩個月就吸引了超過1億用戶,這項新技術引起了投資界和實體領域的關注。微軟(Microsoft)在對OpenAI的首筆投資中,大手筆追加投資100億美元,事實證明這最終對谷歌(Google)在搜索領域的主導地位構成了挑戰。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的應對措施是發布了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Bard,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競賽令市場欣喜若狂,因此在Bard發布過程中的一個小錯誤,引發了股價暴跌,使Alphabet的市值在一天內縮水了1,000億美元。
Bard和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基于“大語言模型”,容易出現錯誤和偏離預定腳本,這是該類系統存在的一個關鍵問題。這些“幻覺”以及人工智能搶走人類就業或者被壞人利用來傳播虛假信息的可能性,使埃隆·馬斯克等億萬富翁警告,人工智能可能造成文明“毀滅”。然而,特斯拉(Tesla)的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認為,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帶來“富足的時代”。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也表示,人工智能的興起顯然是一個“革命性的時刻”,將“改變地球上的生命”。但這位紐約州參議員承認,美國國會需要對該技術采取更多的監管措施,而且其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當然,有大批資金面臨風險。以半導體業巨頭英偉達(Nvidia)為例。今年,英偉達的股價上漲超過190%,使其成為萬億美元俱樂部的最新成員。對預測人工智能“淘金熱”的分析師而言,英偉達的芯片是現代的“基本工具”。
雖然惡性通脹和利率上漲通常會影響成長型科技股,但在2023年,英偉達等與人工智能關聯的股票暴漲,使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今年上漲超過16%。微軟的股價從年初至今也上漲了超過40%,而跟蹤人工智能關聯股票的全球X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交易所交易基金(Global X Robotic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F)同樣上漲了40%以上。
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教授羅伯特·馬克斯對當前的人工智能熱持懷疑態度。他對《財富》雜志表示:“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炒作周期當中,也就是泡沫。我認為人們應該放慢速度,保持更清醒的頭腦。”
投資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的創始人大衛·特雷納稱,人工智能狂熱令他想起了新冠疫情期間加密貨幣和網紅股如流星般的迅速崛起,甚至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時代。互聯網泡沫破滅讓投資者損失高達約5萬億美元,在本世紀初引發了短暫的經濟衰退。
這位資深投資者警告,試圖從人工智能時代獲利的投資者,特別是如果他們不關注估值和收益,他們最終可能就會失望。
他使用了“錯失焦慮癥”的縮寫告訴《財富》雜志:“我認為,我們正在見證一輪又一輪的狂熱。這是一種‘錯失焦慮癥’,越來越多的股票正在達到荒謬的高度……投資者們必須小心謹慎。”
典型的炒作周期
無論你是否相信,人工智能熱并不新鮮。1958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表了一篇名為《從實踐中學習的新海軍設備;心理學家展示可以閱讀并且提高智能的計算機原型》(New Navy Device Learns By Doing; Psychologist Shows Embryo of Computer Designed to Read and Grow Wiser)的文章,介紹了弗蘭克·羅森布拉特的“感知機”(Perceptron)機器人。美國海軍稱,這款機器人將很快“能走路、能說話、能看、能寫、能自我復制,并且能意識到自身的存在。”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員和教授羅森布拉特當時所從事的確實是具有開拓性的研究。他因為開發出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基本理論而被一些人譽為“深度學習之父”。感知機被媒體大肆吹捧,例如《紐約客》(The New Yorker)將其稱為“人類大腦第一個真正的對手”,盡管如此,這款“機器人”實際上只是朝著開發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邁出的第一步,它只是在一臺5噸重的IBM計算機上運行的基礎計算機程序。
馬克斯在提到感知機時,對《財富》雜志表示:“有關人工智能的炒作一直存在。”這位教授指出,投資者和消費者之所以能夠被這種趨勢所吸引,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復制人類的能力。他說:“關于人工智能的炒作,有許多心理層面的因素。”
馬克斯表示,ChatGPT和Bard等系統使用了“有魅力的光學元件”,并且具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模仿能力,因此表現得比實際水平更加智能。馬克斯還擔任沃爾特·布拉德利自然和人工智能中心(Walter Bradley Center for Natural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主任,并出版過數本有關人工智能的著作。
他認為,關于人工智能在心理方面的因素,將圍繞這項技術展開的炒作推高到新的難以持續的程度,也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每次新技術進步之后常見的炒作周期的又一個例子。
他解釋稱:“炒作周期始終存在。有上升期,然后有炒作的高峰期。之后人們開始承認新技術的局限性,于是開始意識到這些局限性意味著存在過度炒作。還有一種嚴重的犬儒主義潮流,最終形成了一條現實的漸近線。”
隨著人工智能炒作周期達到最高潮,投資者們是否正在進行過度投資?
投資者很難避免被卷入人工智能炒作。華爾街所有人都在談論這種趨勢,例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稱贊該技術有潛力“帶來更高生產率的新時代”,貝萊德(BlackRock)的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克稱,該項技術將提高利潤率,幫助應對通貨膨脹。
WedBush的科技分析師丹·艾夫斯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形容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他認為盡管年初至今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已經上漲了約30%,但今年該項技術將帶動科技股上漲至新的高度。
艾夫斯以樂觀預測科技股而著稱。他認為,人工智能已經帶來了自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時代以來前所未見的科技股繁榮。他還表示是“1995年……而不是1999年”,這意味著投資者的盛宴才剛剛開始。畢竟從1995年至2000年3月科技泡沫破滅時,投資者試圖抓住互聯網時代到來的契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暴漲了400%。
New Constructs的大衛·特雷納承認,這種新“狂熱”持續的時間難以預測。他說:“我們已經看到有些股票出現不合理的漲幅,凡是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從基本面的角度論證這些上漲的合理性。”
特雷納此前曾經討論過英偉達的上漲,他在6月末告訴《財富》雜志,英偉達股票的“定價是基于幻想”。該半導體巨頭的遠期市盈率倍數為55倍,約為科技行業市盈率的兩倍。但特雷納擔心華爾街不再關心“基本面”,即現金流和利潤等決定公司長期成功的基本因素。
他解釋稱:“機構[分析師]當中有一種流派認為基本面并不重要,這種流派很有市場。他們會說:‘如果過多考慮基本面,你就會錯過投資機會。’”
特雷納警告,在當前的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正在經歷“錯失焦慮癥”,并聽從華爾街無視基本面的樂觀的聲音,不理性行為持續的時間可能超出預期。他說:“當這種行為變得像當前這么普遍的時候,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基本面才會變得至關重要。”
這位資深分析師在互聯網時期入職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根據自己對投資狂熱的個人經歷,提出了警告。他表示:“如果你想像那些有‘措施焦慮癥’的人們一樣加入投資熱潮,希望可以獲得回報,你就必須了解自己可能要承擔的風險。在某個時刻,市場行情可能逆轉,你需要確保當這個時刻來臨時,你不會卷入其中。”
以人工智能的長期潛力平衡當前的炒作
雖然有人認為最近人工智能被過度炒作,但專家們也有一種普遍共識,那就是人工智能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在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通過評估從營銷和銷售業務到軟件工程等領域的63個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案例發現,該項技術每年可能為全球額外創造2.6萬億美元至4.4萬億美元的價值。
還有證據證明,消費者和商界每天正在增多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比如,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正在與生物力學公司Uplift Labs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球員探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將支持宇航員在“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空間站“與航天器進行對話式互動”。“月球門戶”作為“阿爾忒彌斯”項目(Artemis Program)的一部分,定于2028年發射,將環繞月球軌道航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最近的調查發現,59%的美國網民已經在使用ChatGPT,有40%的網民每周會多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就連馬克斯也表示,雖然應該立即對人工智能進行監管,以避免發生該項技術被壞人利用的噩夢情景,但它也可能給人類帶來幫助。馬克斯曾經出版了《殺人機器人用例》(The Case for Killer Robots)一書。
他說:“人工智能將被融入到人類社會,它并不會像許多人所說的那樣帶來一個反烏托邦的未來。它肯定會帶來破壞。新技術總是具有破壞性,但我認為它最終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松。”
雖然投資者們對許多人工智能關聯股票過于樂觀,但New Constructs的特雷納也認同該項技術的長期前景。他表示,他已經在使用人工智能幫助解讀財務報表附注,并且他預測未來該項技術將變得用途更加廣泛。他說:“這是一項實用的技術。但它是否被過度炒作?沒錯,就像互聯網被炒作一樣。”
特雷納認為,人工智能最終將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公用事業,但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只人工智能股票都值得買入,尤其是目前這些股票的估值并不合理。他指出,在互聯網泡沫時期,雖然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1995年至2000年上漲了400%,但從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泡沫破滅,該指數下跌了近77%,許多曾經互聯網時代暴漲的股票變得一文不值。
這位分析師表示,他擔心這一次可能出現類似的模式,但沒有人能夠預測具體時間。“這就是這類炒作的發展過程。首先它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物,但我們終歸生活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獲得勝利。”(財富中文網)
譯者:劉進龍
審校:汪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