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腦”分幾級?來領創少年大講堂,揭開汽車的科技奧秘
古董車、賽車、概念車、無人駕駛汽車……一輛汽車由2萬多個零部件組成,大到發動機,小到螺絲釘,都蘊藏著科技的奧秘。11月18日,“領創少年大講堂”帶領小朋友們走進北京汽車博物館,一起回望人類跌宕起伏的汽車創造史,了解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學習復雜的汽車結構與技術知識。
科技發展到今天,汽車變得更“聰明”了,有些甚至不再需要駕駛員操控就可以自己行駛。在未來,無人駕駛技術還會有怎樣的“絕活”?本期“領創少年大講堂”的第一部分,《汽車知識》雜志總編輯、汽車科普專家陳新亞,為小朋友們深度講解了無人駕駛技術的要點和現狀,對無人駕駛汽車做了一次知識的“大拆解”。

汽車是怎樣“看”的?汽車是怎樣“思考”的?汽車又是怎樣“動手動腳”的?......講座上,陳新亞模塊化講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將無人駕駛汽車的知識與人類生活相聯系,對汽車雷達、系統算法等專業知識進行了生動講解,充分帶動了小朋友們互動的積極性。

陳新亞在講座中介紹,汽車的“大腦”按照智能化程度可以分為6個等級。在最低等級,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腦眼手腳都得用;而在最高等級,則是人們所追求的“無人駕駛”。

是誰創造了輪上之車?是什么掀起了動力與速度的革命?“中華動力”又經歷過怎樣的滄桑和激情?本期“領創少年大講堂”的第二部分來到了汽博館五樓的“創造館”,帶領小朋友們一起追溯“車”的由來。

“這叫記里鼓車,每當這輛車走一里的距離,上面的人就會敲一次鼓,再通過計算就知道自己前進的里數了。”跟隨汽博館講解員的腳步,沿著時間的脈絡,從古老的車輪到福特T型車的誕生,從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再到以長城等品牌為代表的中國現代汽車工業,小朋友們系統學習了古今中外的汽車發展歷程以及汽車類型多元化發展史。

是什么打造了汽車的筋骨?是什么指揮著汽車的運轉?在汽博館四樓的“進步館”,小朋友們進一步了解到了汽車結構、工程技術和設計生產的知識,感受科技和生產方式的進步與汽車工業發展之間的脈動。
“小朋友們知道嗎?在每輛車身上,足足有2萬到3萬的零件!”汽博館講解員介紹,汽車的零件雖多,但它們卻可以分為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器設備四大部分。以這些零件為基礎,汽博館講解員深度展開講解了汽車結構功能以及運轉原理等內容,汽車的內部奧秘被逐一揭開。

“在汽車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彈開產生的力有180公斤,此時就體現出了安全帶的重要性。”在活動過程中,汽博館講解員重點講解了安全氣囊以及安全帶的工作原理及重要性,為“領創少年大講堂”的家長及小朋友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交通安全課。

“領創少年大講堂”是北京日報社專門為6-15歲青少年打造的科技講堂,目前已舉辦10期線下活動。關注視頻號“北京深讀空間”,可查看講堂精彩片段。接下來,大講堂將持續推出更多優質活動,助力孩子們的科學夢。
@家長們,如果您的孩子也是小小“科學迷”,可持續關注北京日報社領創少年大講堂,后續更多的主題活動將在“北京深讀”公眾號陸續發布。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