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ChatGPT遇上法律,是機遇還是挑戰?
當你向ChatGPT提問:“中國最好的法學學府是哪所大學?”它可能會回答說,北京大學是最好的法學學府。接著,你對ChatGPT說:“我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它會回答:“抱歉,可能中國政法大學才是中國最好的法學學府。”ChatGPT太懂人類想要什么,它知道怎樣投其所好地回答你。
徐偉在講座上與讀者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法律的應對之法。這是上海政法學院佘山特聘崗教授、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徐偉在5月12日“學習讀書會”開場分享的一個小故事。ChatGPT橫空出世,技術進步引發網民的驚嘆與好奇,也引起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深入思考。當ChatGPT遇上法律,是機遇還是挑戰?在朵云書院?旗艦店,徐偉與讀者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法律的應對之法。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石油”,如何通過制度設計讓數據能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并且更好地被開發利用?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簡稱“數據二十條”)對外發布,徐偉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為大家作詳細解讀,明確如何有效地促進數據的生產和開發利用。個人信息是數據領域中量最大、最有價值的數據。人工智能時代,個人數據若要進行開發利用,需要法律介入保護。個人信息如果沒有得到有效保護,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還會影響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思想。
徐偉介紹,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體,另一種則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從法律層面上來說,人工智能體往往歸入產品領域,用《產品質量法》等產品的規則來調整,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則歸入服務領域。如何讓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徐偉認為,我們需要控制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訓練和開發的數據和個人信息,且控制好相應的算法,就能夠大概決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未來的方向。法律不同的規則設計則會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徐偉介紹,歐盟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是世界個人信息保護領域中影響最大的一部法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這種嚴格的設計一方面限制了歐洲用戶的數據被其他國家所開發和利用,但另一方面又阻礙了歐洲深層次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因為門檻高了,初創公司更難“玩得起”,最后形成惡性循環。徐偉強調,法律要對人工智能的關鍵變量予以制度上的控制,關鍵變量包括數據(含個人信息)、算法等。要設置恰當的法律法規,才能在保護個人信息的同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步。
《權利的邊界:個人信息賦權邏輯及其行使路徑》書封。(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