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力爭到2025年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
原標題:湖北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力爭到2025年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
市民參觀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宋枕濤攝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丘劍山)11月13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推進‘鏈長+鏈主+鏈創’機制 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了湖北省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有關情況。湖北省將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鏈全鏈條貫通、全過程融合、全要素參與,力爭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人工智能總體技術與產業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俊介紹,湖北省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實力全國一流,擁有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等4個國字號人工智能重大創新平臺。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共同構成全國首個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樣化云服務化算力集群。武漢市先后榮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一批國字號應用基地。
據介紹,湖北省目前在智能芯片、機器視覺、模式識別、無人駕駛、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特色產品,基本形成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近期印發的《湖北省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提出,實施以武漢、襄陽、宜昌三大科創中心為核心支撐,以“光谷”“車谷”“網谷”三大區域載體為先導引領,以產業底座、融合應用、行業服務三大核心領域為突破方向的“333”發展路徑,將湖北打造成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高地。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在智能芯片、多模態大模型、自然語言處理、視聽覺信息智能識別、自動駕駛等重點領域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100項以上,新建全國重點實驗室1至2家,打造省級創新平臺5家以上,培育30家以上國內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5個以上行業大模型和500個以上應用示范場景,基本形成關鍵技術領先、特色應用引領、軟件硬件均衡發展的產業體系。
(注: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27-85721622 。)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