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上合組織正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
日前,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比什凱克舉行。
今年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22次會議發布的聯合公報展現出六大亮點:一是聯合公報明確提出共同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形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并根據“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同一個未來”理念開展對話。二是成員國承諾根據上合組織憲章原則,繼續加強政策溝通、安全合作、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三是強調有關成員國通過的《上合組織至2030年經濟發展戰略》有重要意義。該戰略旨在推動上合組織以綠色議程為重點的經濟合作取得突破,加強上合組織地區區域貿易并營造良好的商業投資環境。成員國支持完善和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四是強調應深化基礎設施、貿易、金融、投資、交通、科技、工業、創新、信息通信技術、數字經濟、能源、農業、海關、糧食安全、中小企業等領域務實合作,保障成員國經濟穩定增長。五是除印度外八個成員國再次重申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包括為促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所做的工作。六是指出深化上合組織地方合作具有特殊作用,并注意到上合組織國家地方商業伙伴周(2023年8月7日-11日,撒馬爾罕)成果。
如今互聯互通正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五周年。在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的積極推動下,上海合作組織日益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共建“一帶一路”通過加強政策溝通實現各國發展戰略規劃對接合作,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骨干網絡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資金融通為基礎設施建設和經貿往來提供強大支撐。此前剛結束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取得了458項務實成果,會議強調互聯互通,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并提出高質量共建中歐班列、國際走廊及港航貿一體化發展。這為當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提供了重要引擎。
2018年在中國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上,中國提出在青島打造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經過五年的發展,上合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取得了共建“一帶一路”新平臺的積極作用,在金融投資、互聯互通、經貿合作等各領域均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在外需疲弱、經濟復蘇的關鍵期,今年前8個月,上合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貿易額同比增長44.7%,投資增長37.5%。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互聯互通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更加吸引金融機構集聚。中俄基金以及銀行、證券理財子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齊聚上合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為推動上合地方經貿合作夯實基礎。發揮了青島作為“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的作用,打造了東西互濟、陸海聯動、輻射帶動強的重要互聯互通交通樞紐。
作為歐亞重要經濟體的上合組織國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中國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明確提出幾個要點:一是共同推動經濟加快復蘇,合作建設安全、高效的交通體系,不斷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平穩暢通。二是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458項具體成果,發揮“一帶一路”作為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促增長的作用。三是特別強調要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進一步推動重要經濟走廊建設,建好上合組織開發銀行。
上合組織國家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及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國家,加強國際經濟走廊的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助于打通提速物流通道,提升現代物流效率,加強經濟走廊建設,直接拉動投資。通過提速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建設,提供重要的資金安排與支持,發揮上合地方經貿示范區平臺的示范作用,推動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地方合作,為區域經濟復蘇一體化提供重要動力。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