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廣東已構建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22條舉措體系化布局搶抓發展先機

廣東已構建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22條舉措體系化布局搶抓發展先機

新火種    2023-11-18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龐成 廣州報道

11月1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將廣東打造成為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構建全國智能算力樞紐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特區、場景應用全國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聯、算法開源、數據融合、應用涌現”的良好發展格局。

圍繞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實施意見》的主要特色及具體實施舉措等熱點話題,13日下午,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在廣州舉行新聞發布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廣東具備發展通用人工智能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廣東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已逐步構建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此次《實施意見》重點提出22條政策舉措的,旨在進一步夯實廣東在通用人工智能產業應用、港澳合作、國家算力網建設等方面的優勢和布局,力爭廣東在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實現創新突破。

廣東已逐步構建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

《實施意見》提出,將廣東打造成為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廣東在發展通用人工智能方面具備哪些基礎和優勢?

“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是國內經濟最活躍、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潛力巨大,近年來,廣東省搶抓機遇,加速發展,目前已逐步構建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初步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主引擎、珠三角地區為核心、粵東西北協同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廳長王月琴說。

據王月琴介紹,廣東在打造成為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方面,具備以下五點優勢:

一是產業基礎扎實。2022年,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1500億元。廣州、深圳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為著力點,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布局建設了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11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引導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向產業園集聚。

二是企業質量數量雙提升。2022年,廣東省人工智能相關注冊企業約17萬家,核心企業900多家,居全國首位,其中上市企業85家,營收100億元以上20家。目前,廣東已形成以大型企業為龍頭、骨干企業為支撐、眾多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是平臺算力領先。廣東目前擁有7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和16家省級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類腦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鵬城云腦II”可提供支撐近千個國產AI模型的訓練任務,成為國家最重要的AI大模型訓練平臺之一。

四是創新人才集聚。依托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進AI領域創新團隊近50個,匯集了一批領軍人才、青年后備人才和卓越工程師。一批重點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布局大數據智能、協同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和跨學科交叉領域。建設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博士學位點14個,碩士學位點34個。

五是大灣區協同聯動。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在基礎研究、營商環境、國際化科研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和國際頂尖人才,著力突破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及成果應用。

體系化布局力爭實現創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實施意見》充分結合廣東在產業應用、港澳合作、國家算力網建設等方面的優勢和布局,圍繞建設產業創新引領地的目標,聚焦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重點提出22條政策舉措,力爭在算力、算法、數據、產業、生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王月琴在會上表示,此次《實施意見》主要有五大特色:

一是體系化布局政策。廣東是國內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政策制定較為完備的省份。2018年省政府制定印發《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省直相關部門以及廣州、深圳等地市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全省一盤棋,系統推進人工智能發展壯大。《實施意見》的制定,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廣東在人工智能政策層面的體系化布局。

二是夯實自主算力底座基礎。廣東目前擁有鵬城實驗室、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廣深超算中心等重大算力設施平臺。《實施意見》的制定,將推動實現國內算力自主可控,強化我省在全國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數據中心等大型異構算力資源互聯互通、協同調度與高效計算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支撐“東數西算”“中國算力網”等國家戰略任務。

三是突出粵港澳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充分利用港澳人才和資源優勢,發揮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四大合作平臺橋頭堡、試驗田的作用,率先提出“數據特區”建設,力爭在灣區內探索建立數據流通規則體系及完善運營機制。

四是聚焦產業引領地目標。《實施意見》突出產業化目標,充分利用廣東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重大機遇,推動建設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發揮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和創新平臺的示范作用,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推動成果應用,著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

五是發揮聯動協同作用。《實施意見》由省科技廳牽頭,充分融合了發改、教育、工信、政數等多部門的政策點,強化了廣州、深圳等地市作用,帶動制定了若干可延展、可落地、可操作的配套政策。

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與各領域融合成效顯著

廣東擁有較強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和超大規模服務市場優勢,為通用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在會上表示,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是顛覆性技術,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近年來,廣東全力推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為“制造業當家”筑牢技術底座。目前,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廣東各領域的融合應用成效顯著。

在制造領域,大模型已應用于企業研發、生產、供應鏈等環節,有效提升了全流程效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如在汽車制造中,通過分析零部件尺寸、形狀等特征,為企業提供更精確的生產調度方案。

在終端產品領域,廣東積極引導企業在現有終端的各類基礎軟硬件中融入通用人工智能等人機互動技術,推動終端產品功能、形態進行改變,極大地提升終端產品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適性

在公共領域,氣象大模型僅需1.4秒即可完成24小時全球氣象預報,預測精度超過傳統預報方法,超前預警各類氣象災難,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醫療領域,廣東省多家醫院已落地應用醫學影像輔助服務,利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大模型等核心技術,可在2秒內完成對肺炎的輔助識別,在1分鐘內提供診斷參考。

在交通領域,交通大模型已在智能客服、智能運營及交通管理等場景落地,智能化識別和預測車流量、路況等信息,高效賦能城市交通管理。在辦公領域,通過AI技術為用戶提供內容創作、智慧助理和知識洞察等方面的全新體驗,使辦公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教育領域,廣東省多個示范高中利用AI智能口語評測技術累計服務了800余萬英語口語考生,智能化測評在教育評價中的應用也實現了因材施教和師生減負。

“下一步,廣東將制定出臺廣東省的通用人工智能專項政策,超前部署算力,夯實通用人工智能應用產業基礎,推進終端產品融合創新,謀劃人工智能產品創新和應用創新等大賽,支持一批重點項目,進一步拓展千行百業應用場景,加快賦能新型工業化,積極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曲曉杰說。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