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發展治理?這場論壇給出思路
作為數字時代基礎性技術和內生型能力,人工智能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的重要變量,助推科技創新發展、產業優化升級。與此同時,伴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其引發的倫理問題也愈發受到關注。11月9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國際組織代表以及行業嘉賓相聚烏鎮,圍繞“人工智能助力產業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倫理和治理”兩個議題建言獻策。人工智能“走深向實”,重塑千行百業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深刻改變生產模式和經濟形態,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從監測氣候危機到醫學研究的突破,從打造無障礙環境到養老惠農的應用,人工智能具有改善人們生活和推動全球發展的能力,正在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尼加拉瓜國家電信和郵政局局長迪亞斯認為,人工智能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利益和前所未有的機遇,將助力于生產力的提高,促進創新技術,保護可持續發展和安全。“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的進步,而是真正的變革。”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秘書長穆罕默德·本·阿莫認為,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人工智能已不再是簡單的流行詞而是變革的力量,它正在重塑著我們生活、工作和交流的方式。“深度學習+大模型,正在推動人工智能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在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看來,當下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是深度學習和大模型,這二者具備了很強的通用性,正在賦能千行百業。與此同時,在深度學習平臺和大模型平臺的支撐下,人工智能也越來越具備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的工業大生產特征。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認為,在耗時較長的行業和工作中,AI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音書科技創始人兼CEO石城川11歲時因病雙耳失聰,大學畢業后創建了基于AI的聽障群體服務平臺,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改善聽障人士的溝通現狀。石城川表示,相信在AI等科技的幫助之下,全世界的聽障人士都能夠大膽走出去,打破學習和生活的壁壘,實現無障礙溝通,讓社會變得更加多元、平等和包容。攜手推動人工智能治理,賦能全球可持續發展回顧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技術突破在助力繁榮與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數字鴻溝加劇、科技倫理失范等風險。“國際社會亟待加強對話合作,不斷彌合智能鴻溝和治理能力的差距,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促進人工智能技術造福于人類。”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表示,要充分考慮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回應法律、倫理層面的關切,確保為所有人創建一個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未來。在迪亞斯看來,人工智能在監管以及與國家法律框架、人權、倫理等方面迎來了新的挑戰。他認為,所有參與人工智能的主體都必須從多學科、綜合、多極、靈活和動態的角度來對待網絡安全這一問題,防止人工智能加劇人與人之間因性別、種族、年齡、財富、宗教、政治等多重因素而存在的不平等現象。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使得社會的信任得到了重大的挑戰。我們應負責任地發展,適度地使用。“我想要強調人工智能領域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今天,愈發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區域與全球協作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創造負責任的AI技術未來所必需的。”穆罕默德·本·阿莫說。以負責任的態度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不僅十分必要也愈發緊迫。為此,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建了人工智能工作組。在會上,發布了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工作組編撰的《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報告深入分析了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態勢,總結了全球優秀的實踐經驗。報告呼吁,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始終致力于增進人類福祉,堅持以人為本,推動人類經濟、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
來源 | 光明網編輯:穆子葉來源:世界互聯網大會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