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華光環能控股股東公開轉讓20%股權國調基金二期、紫金財險加入

華光環能控股股東公開轉讓20%股權國調基金二期、紫金財險加入

新火種    2023-11-17

《科創板日報》11月16日訊(記者 李明明) 近日,華光環能公告,控股股東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國聯” )擬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調基金二期”)、紫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金財險”)轉讓公司14.6166%、5.0012%股份,受讓價格均為8.35元/股,受讓價款總計15.46億元。

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無錫國聯仍持有公司52.6275%股份,不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自從去年8月起,歷時一年多,華光環能引進戰略股東事項基本完成。華光環能的股權轉讓背后,是江蘇國企探索深化改革并加速推進的一個縮影。

華光環能積極推進國企改革

2022年8月25日晚間,華光環能公告,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資布局結構,公司控股股東無錫國聯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持有的不高于公司總股本25%的股票,計2.36億股股份。

截至上述公告發布日,無錫國聯集團直接持有華光環能72.23%股份,并通過無錫國聯全資子公司無錫國聯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還間接持有公司1.24%股份。

記者注意到,華光環能引進國資戰投早有先例,2021年3月13日,華光環能公告稱,下屬控股子公司無錫國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聯環科”)擬以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據了解,上述兩家戰投實控人均為國資委。

華光環能證券部工作人員此前稱,國聯環科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本著獲取更多戰略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謀求業務更上一層臺階的目的,開展了本次戰略引資。

10月28日,華光環能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約77.04億元,同比增加27.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15億元,同比增加3.52%。

今年1至6月份,華光環能的營業收入構成為:工程綜合服務占比46.01%,地方能源供應占比41.99%,裝備制造占比10.81%。

華光環能前身為無錫鍋爐廠,是一家成立于1958年的老牌國企,在證監會行業分類中屬于“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近年主要聚焦于環保、能源兩大領域的轉型發展,在原有鍋爐裝備生產制造的優勢基礎上,打造燃煤燃氣熱電聯產、光伏新能源、垃圾焚燒發電、市政污泥和藍藻藻泥處置、餐廚垃圾處置等多元化固廢處置業務,形成了環保能源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全產業鏈業務。

今年3月,華光環能成為江蘇省僅有的兩家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的企業。

一位分析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江蘇加快國企改革步伐。無錫在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提出,要解決無錫國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根本出路在改革創新。因此,華光環能開展股份轉讓、引入各類資本的初衷,是要通過多種形式推動國企股權多元化,推動國企經營活力迸發、綜合實力倍增。

國調基金二期持續發力新興產業

作為兩大受讓方之一,國調基金二期成立于2021年8月10日,注冊資本737.50億元,當年10月7日,國調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

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國調基金總體方案,以及國資委2021年資本運營公司改革重點任務,由中國誠通牽頭,與地方政府和央企以市場化方式搭建若干平行基金,構建了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國調基金二期。

該基金是國資委委托中國誠通發起設立的第三只“國字號”基金。重點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重大專項任務,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具有產業優勢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江蘇省副省長馬欣此前表示,江蘇省將全力支持,精準服務,相信在中國誠通的專業管理下,國調基金二期將有效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更好地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需求,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前瞻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國調基金有針對性地投資了中芯國際、長遠鋰科、商湯科技、合肥長鑫等具有市場影響力并代表未來產業方向的龍頭企業。

環保能源領域也是國調基金二期的長期關注重點。今年6月9日,國調基金聯合南網資本、工銀投資等機構,戰略投資了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分析師認為,本次入股華光環能,也是國調基金二期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推進央企向新能源方向轉型升級,推動我國能源向清潔低碳轉型加速的舉措。

此外,紫金財險是江蘇省財政廳直接管理的省級國有金融機構,成立于2009年5月,注冊資本60億元,近三年凈利潤分別為1.5億元、3.2億元和5.5億元,2022年保費規模突破百億。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