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機器人有“觸覺”?中國團隊研發出模擬人類指紋細膩感知系統
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孫自法)如何讓機器人有“觸覺”?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技術論文稱,中國研究團隊研發成功一個類似人類手指的高分辨人工傳感系統,能分辨細膩質地,如斜紋布、燈芯絨和羊毛。該研究成果或能提高機器人和人類義肢的精細觸覺和細膩感知能力,有望應用于虛擬現實。
這項機器人技術領域重要突破,由論文通訊作者、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和同事等合作完成。他們介紹說,人類能用手指輕撫物體表面,通過靜壓力和高頻振動來辨別物體;之前用來開發感知物理刺激的人工觸覺傳感器的方法只能基于觸覺或多重傳感器來識別現實世界物體,已有的系統難以實現對精細結構的分辨與識別,或需要兩套系統來實現,而開發高時空分辨率和高靈敏度的實時人工傳感系統一直存在挑戰。
針對該挑戰,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模擬人類指紋特征的柔性滑覺傳感器,能讓系統在傳感器滑過物體表面時識別表面質地的微小特征。通過結合機器學習,合作團隊將該傳感器整合到一個人類手部義肢上。他們發現,該傳感器能捕捉到細小的觸覺信號,并能識別20種不同材質,包括亞麻、尼龍、聚酯纖維和泡泡紗等,準確率可達100%。
研究團隊認為,他們此次研究成果通過后續展開進一步研究,或有助于提升機器人的感知能力,促進佩戴人工義肢患者的感知恢復,并應用于基于觸覺的虛擬現實和消費電子產品。未來非常大的一個應用場景,可能是人形機器人的精細觸覺,讓機器人獲得細膩的觸覺功能。(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