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全球前三!發力人工智能領域,東南大學再捧國際大獎!
近日,第42屆ICCAD(國際計算機輔助設計大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辦。東南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張萌、楊軍教授的團隊TinyNet斬獲季軍。
此次獲獎,是該團隊繼去年在該會議舉辦的微型機器學習設計競賽獲得亞軍后再獲殊榮。至此,TinyNet團隊成為唯一一支連續兩屆進入前三名的隊伍,且在內存占用指標方面獲得全球第一。


ICCAD會議由ACM和IEEE聯合舉辦,在電子設計與自動化(EDA)領域是和DAC(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會議齊名的國際頂級會議,也被中國計算機學會評為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的頂尖會議。由ICCAD會議舉辦的硬件機器學習競賽下的TinyML賽道專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檢測。
在本次TinyML設計競賽中,參賽團隊被要求在超低功耗嵌入式平臺MCU上實現一種高效的算法,完成面向生命科學的醫療健康監護——從單導聯IEGM記錄中分辨出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面對任務指定的硬件平臺性能十分有限、樣本數據的特殊性、競爭對手的強大實力等多重壓力的層層包圍,由東南大學博士生沈朝瑤、計育寧,碩士生陳騁、譚杰忠、徐燾、蔣林峰、張晶、馬逸茗組成的團隊TinyNet,在集成電路學院國際EDA創新中心楊軍教授、陸生禮教授和張萌教授等多名教師聯合指導下,帶著必勝的信念,在實驗室中埋頭苦干,一次次優化算法技術,最終憑借內存占用單項指標全球第一名和延時單項指標全球第三名,取得總成績全球第三名的好成績。


或許有人會問,
面對強者如林的競爭對手、艱巨的任務條件,
TinyNet團隊的信心來自何處?
下面,小編就帶你一探究竟——
先從此次獲獎的隊伍TinyNet說起。其實,正如前文所言,這次獲獎已經是他們第二次躋身世界前三的行列。暫且拋開往年的戰績不談,就今年以來,該團隊就已經多次征戰國際賽場,并接連傳來捷報。
7月,在DAC系統設計競賽中,該團隊獲得FPGA賽道的第一名和GPU賽道的第二名;
9月,在嵌入式頂會(Embedded System Week)聯合舉辦的低功耗計算機視覺LPCV競賽中,團隊取得全球第四名的佳績。

每一次在國際賽場上的拼搏與磨煉,都是日后華麗綻放的沉淀。團隊成員在大賽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在賽后復盤時,明晰前進的方向、汲取奮進的力量,而這一路走來摘得的累累戰績,也充分證明了團隊卓越的科研創新能力和深厚的工程實踐基礎,支撐起他們奮勇爭先的強大信心。


正所謂,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很遠。除了TinyNet團隊成員自身的努力與奮斗,在他們的背后,是一個實力強勁的“大家庭”——EDA國創中心團隊。而“家庭”的力量,則是驅動TinyNet團隊勇攀高峰的核心動力引擎,為他們保駕護航——
早在2018年,東南大學就將EDA技術列為校“十大科學問題”之一,統籌校內集成電路、信息、計算機和數學等優勢學科,與國威集團等國內EDA龍頭企業建立了3個聯合實驗室,在多個領域開展深入研究。
2022年,EDA國創中心獲科技部批復立項,并于今年6月正式揭牌,成為全國第一家該領域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也是主體落戶南京市的首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在先進的平臺、優質的學科資源支撐助力下,EDA國創中心團隊不斷突破,每年在相關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發表多篇重量級論文,并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研發項目支持。
此次TinyNet團隊再創佳績,進一步證實了EDA國創中心團隊在國際人工智能算法硬件部署和邊緣計算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未來,東南大學將繼續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助力更多東大人走上國際賽場,將東大成果印刻在時代發展的長河中!
關注“東南大學本科招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東南大學官微、東南大學新聞網等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