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億!啟明創投、陽光人壽等投的邦爾骨科獲Pre-IPO輪融資
《科創板日報》11月11日訊(記者 鄭炳巽)近日,中國骨科連鎖專科醫院的龍頭企業“邦爾骨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邦爾骨科”)對外宣布,已完成超8億元Pre-IPO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建發新興投資領投,陽光人壽、清池資本等5家機構跟投。
邦爾骨科創始人程棟表示,此輪融資將幫助邦爾骨科將骨科手術機器人技術帶到基層,通過5G技術實現上下級醫院互聯互通,實現成熟技術下基層。
邦爾骨科是國內知名的專業醫院投資以及運營商,經過多年發展,逐步成為國內骨科連鎖品牌。目前,旗下控股運營18家醫療機構,其中15家為二級或者三級醫院,截至2020年底,總床位數超過4000張,年手術量近35000臺。
在2020年12月,邦爾骨科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并向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報送輔導備案申請材料。
在啟動上市輔導的前后幾年間,邦爾骨科已經累計完成4輪融資,部分披露的金額合計或超8億元,歷史投資方包括千驥資本、啟明創投、金浦投資等。
據備案材料,邦爾骨科成立于2012年5月,注冊資本8400萬元,于2020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革。截至股改當年11月底,包括程棟在內,邦爾骨科共有5名持股5%以上股東,合計持股71.08%,其中,第一大股東為“賀邦投資”,持股28.65%。
股權穿透后,創始人程棟與妻子汪海燕分別持有邦爾骨科11.85%、4.45%的股份,直接持股比例合計16.30%。此外,程、汪二人合計持有第一大股東賀邦投資100%股權,且程棟還透過員工持股平臺“頌邦投資”間接持有邦爾骨科7.14%股權。
綜合來看,程棟、王海燕夫婦合計持有邦爾骨科52.09%股份,系公司共同實控人。
程棟出生于1973年,現任邦爾骨科董事長兼總經理,北京大學醫學管理EMBA,曾任臺州博愛醫院醫生,并曾在多家醫院擔任院長。汪海燕出生于1977年,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大專學歷,曾在不同醫院擔任過護士長、采購員。
從業務模式上看,邦爾骨科醫院的主要科室分為創傷骨科、關節外科及運動醫學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
其中,創傷骨科是邦爾骨科的龍頭科室,其創傷治療技術隨著國內外發展趨勢,應用新理念、新方法治療骨盆和四肢骨折。關節外科及運動醫學科、脊柱外科是重點科室,前者開展的是肩、肘、膝、髖等關節置換手術,后者開展的是頸、胸、腰椎前后路手術。
矩陣資本創始合伙人范譯陽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骨科醫院賽道的機會點并不算多,這些年來也就邦爾骨科跑出來了。相比醫美、眼科、口腔等,骨科醫院的醫療屬性更強,消費屬性不高。但是,邦爾骨科之所以能出現,很大一個原因在于集采對公立醫院的沖擊,一些骨科醫生選擇出來創業,到民營醫院里來了。
范譯陽稱,像一些針對重大疾病、關乎生死的醫院,對于患者而言具有粘性,它們有機會把集中度做起來。但是骨科醫院并非攸關生死,患者對它的需求是即興的,更看中的是就近原則,因此醫院需要做很多連鎖才能占領市場,這種模式不太好復制。
范譯陽認為,自去年以來,康復領域變得火熱起來,腫瘤康復、術后康復等,而就骨科康復領域而言,增速較塊的是運動醫學板塊,因為在健康生活推動下,國民運動多了,這塊的需求增長也比較快。
數據顯示,2015-2020年,我國骨科醫院診療人次從1259萬人次增長至1602萬人次,年復合增長率為4.9%。2012-2021年,骨科領域手術總量從171.1萬例增加至461.0萬例。其中,我國創傷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3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2%。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