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烏鎮峰會十年之變:生成式AI風險與治理成這屆熱點議題

烏鎮峰會十年之變:生成式AI風險與治理成這屆熱點議題

新火種    2023-11-14

  烏鎮峰會完成十年之約,圓滿落幕。

  “在剛剛過去的三天,有12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位嘉賓參會,國別數創歷年來新高?!?1月10日上午,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新聞發布會上,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介紹了本屆烏鎮峰會的盛況。

  2014年首屆大會舉辦時,烏鎮與數字經濟相關的企業只有12家?!敖裉?,這個數字已經超過1000家。”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浙江省承辦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趙承此前透露。

  從第一屆大會時聚焦的智能穿戴設備、無人駕駛,到元宇宙、區塊鏈,再到今年的大模型、AIGC,變化的不只是烏鎮,還有互聯網的十年技術發展。南都采訪了多位參會的企業大咖、學界人士,提起此次來烏鎮峰會最感興趣的話題,幾乎都聚焦AI、大模型、技術賦能等方面。今年的烏鎮峰會主角不再是企業家、大佬,而是與生成式AI相關的風險、機遇和普惠話題。

新華社照片

觀眾在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大廳觀看機器人跳舞。新華社照片

  十年之變

  從技術進步到網絡安全、治理

  十周年之際,烏鎮峰會來了不少“老朋友”。從這些“老朋友”的描述中,中國互聯網近十年的發展也拉開帷幕。

  已經是第九次參會的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描述自己為中國互聯網報春“知更鳥”,提起這十年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和變化,他以“影像傳媒崛起”“算法推薦分發”“自媒體崛起”進行了總結。在他看來,互聯網發展是一個連續的、一直在發生的過程。帶寬從3G到4G、5G,內容傳播形態的變化導致了影像傳媒崛起;而BBS論壇、Blog博客到Facebook、Twitter,再到國內的微博、短視頻、直播,則改變了傳統傳媒“一對多”的局面,形成了多對多的互聯網社交關系,甚至還涌現出個人對個人、個人對機器和算法的新情況。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

  從網絡安全角度,連續十年參加烏鎮峰會的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同樣也對這十年進行了總結和展望?!跋乱粋€十年,安全行業要自我突破和升級,把安全發展成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數字安全的普惠?!痹?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全體會議上,周鴻祎表示,過去十年是安全行業砥礪探索的十年。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國家總體安全觀指導下,安全行業增長了不止10倍,實現了核心技術和產業規模的雙突破。

  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烏鎮峰會關注的議題也在不斷變化。奇安信集團總裁吳云坤透露,這是他第五年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他看來,烏鎮峰會的議題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題是互聯網為大眾提供更便利的生活;第二階段則是“既要發展也要安全”;第三階段,隨著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沖突不僅是現實的沖突,也包括網絡安全的沖突。

  從每年烏鎮峰會關注的議題來看,也體現了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第七次參加烏鎮峰會的淘天集團副總裁李然告訴南都記者,他同樣感受到了議題的變化,“互聯網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是整個互聯網大會的主線,但每年的議題也會隨著科技的驅動發生變化。之前區塊鏈、元宇宙是會議的議題,而今年AI變成了大家都在討論的話題,無論是大模型還是大模型的應用、AI的治理,都是非常熱的話題?!?/p>

淘天集團副總裁李然

  投資之辯

  大模型風口該不該追?

  今年的烏鎮峰會,AI、大模型成為熱議話題。企業到底該不該追大模型的風口?資金不夠雄厚的企業該如何應對AI浪潮?對于這一問題,不少企業家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張朝陽表示,如果企業資金實力并不大,現金流也不好,卻要把所有資金投入到大模型、AIGC上,是“有點危險”的,“還是要盯好腳下的路,互聯網依然是互聯網,是多對多的眾人的交流平臺。機器在算法、資訊分發、人機界面、整個人類知識的提供方面提高了效率,但這種效率幻化成具體的商業機會來講,還需要再等一等。一股腦全上去,現金流全斷了,追了AIGC風口半天最后卻破產了,那不是挺慘嗎?人與機器的關系是一個方面,不要忘了互聯網是人與人的關系。”

  除了對企業盲目追AI的反思,在本屆烏鎮峰會中,AIGC帶來的風險也成為熱議話題。圖靈獎得主、法國科學院院士Joseph Sifakis認為,在缺乏足夠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應該采取預防原則,還應該考慮在人工智能系統中如何通過限制訓練數據集實現更好的可預測性和可控性。Joseph Sifakis提出應該推出新的基礎理論,探索可解釋人工智能的新途徑,并開發針對人工智能監控器和端到端控制器的測試技術。

  網絡安全風險也成為一大關注焦點。對于AIGC的風險研判,吳云坤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數據泄露的風險,“因為任何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應用,其實都需要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整個應用當中,都要能夠保證數據的安全”;第二個風險點在于算法,“算法如果被對抗,可能造成我們過去能靠人來控制的,可是機器已經被對抗了。它會被惡意利用”;第三個風險點則是在倫理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中有很多涉及法律、制度、政策、倫理等方面,如果不健全有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奇安信集團總裁吳云坤

  趨勢之問

  AI帶來普惠,還是加大數字鴻溝?

  在烏鎮峰會上,南都記者向多位嘉賓提問了“AI會讓人類更普惠,還是加大數字鴻溝”,而幾乎每位嘉賓都給出了積極的回答。

  在電商從業者看來,當AI的能力運用到電商,中小商家會更加受益。李然認為,AI就像電力和云計算一樣,可以讓更多中小商家享受到普惠的能力,“從商家的開店、經營、營銷、物流、履約到服務,整個體系都會被AI賦能?!?/p>

  從臺灣趕來烏鎮的臺灣電商協會執行長周宏昌,也在烏鎮峰會的現場見證了AI在直播中的普惠作用,“我在現場看到通過AI技術可以在直播間將主播說的話直接轉成日語,通過這種新技術,我們可以把直播間的商品賣到海外。很多年輕人如果在家鄉找不到工作就只能被迫去臺北謀生,如果有直播電商,也許在家里幫父母賣水果也能有不錯的收入?!?/p>

  在學術界,大模型的出現則推動了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的飛速發展。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CEO李強告訴記者,大模型在整個產學研范式變化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強大的泛化能力,“在這個基礎模型的基礎上,只要能夠適當地追加一些行業數據、精調的數據,有可能就可以短平快地產生和行業結合比較緊密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和對應的模型。我們認為可以把大模型的出現假定成類似于電力出現的關鍵節點。”

  更重要的是,隨著大模型的發展,更具有社會價值的領域存在的技術難關也迎來突破的曙光。廣州音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廣東省聾人協會監事長石城川在大學畢業后創建了基于AI的聽障群體服務平臺,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改善聽障人士的溝通現狀。他告訴記者,此次來到烏鎮峰會最關注的話題就是人工智能相關的前沿進展,“我們自己在做手語視頻相關的算法,也關注到大模型的最新進展,也許可以跟我們手語相關的研究進行結合?!?/p>

  正如任賢良在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論壇上說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深刻改變生產模式和經濟形態,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回顧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技術突破在助力繁榮與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數字鴻溝加劇、科技倫理失范等風險。”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