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科學驛站|諾獎得主: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通常來源于看似很蠢的想法

科學驛站|諾獎得主: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通常來源于看似很蠢的想法

新火種    2023-11-13

  11月9日,作為2023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成果交易會特色論壇的首屆頂尖科學家灣區(qū)論壇在廣州開幕。論壇以“洞見未來”為主題,匯聚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xié)會獎(以下簡稱“頂科協(xié)獎”)得主和中國兩院院士在內的9位頂尖科學家。

  在演講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分享了自己關于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之間的關系。

  他說,地球上有三種不同但是密切相關的智能——生物智能、人類智能和計算機智能。基于進化機制,生命從簡單的單細胞演化成為了復雜的生命體,而生物體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智能。而DNA存儲了生命信息,形成蛋白質結構,折疊的蛋白質分子遠小于未折疊的部分,形成三維結構,從而復制成為不同的生命體。

  邁克爾提到,在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中,也有類似生物演化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學習”,形成越來越復雜的網絡結構。

  身為諾獎得主,邁克爾還分享了自己總結的獲得諾獎的五個要素。首先是要有充足的研究經費,其次是不存在明顯的官僚主義,而且要以小型團隊為佳,并且受到了同儕的強大壓力,最后就是團隊成員們和諾獎得主一樣充滿自信。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冠名經濟與商業(yè)教授托馬斯·薩金特在關于“人工智能的起源”的演講中,還特意展示了自己手寫的PPT,以表明這不是用AI生成的。托馬斯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正在讓人類變得更加智慧,而且正在改變包括科學在內的各個領域的發(fā)展。

  薩金特認為,人工智能是由統(tǒng)計學、生物學、經濟學以及物理學等幾個方面發(fā)展而來,也是幫助人們突破自身去實現(xiàn)理解的領域。

  “科技的突破是不可能被預測的,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通常來源于看似很愚蠢的想法。”2015年圖靈獎得主、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名譽教授馬丁·赫爾曼,以GPS、微型處理器等改變了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突破在誕生之前都不被他人看好的例子,勉勵科研人員即使不被看好也應該堅持自己的方向。

  作為密碼學領域的泰斗,馬丁·赫爾曼表示,他自己在密碼學上所做的一些研究也經常在得到回報之前就被同事們勸阻。他認為,突破性的科學技術在研究中得不到他人認可是常態(tài)。

  頂尖科學家們的發(fā)言除了有對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領域的先進技術的討論,還有對生命科學領域新興研究成果的介紹。

  2022年頂科協(xié)獎“生命科學或醫(yī)學獎”得主、馬克斯·普朗克多學科科學研究所主任迪爾克·格爾利希介紹了納米抗體(Nanobody)的研究現(xiàn)狀。他表示,運用了納米抗體技術的藥物將在人類治療病毒感染與敗血病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在圓桌論壇環(huán)節(jié),頂尖科學家們將注意力聚焦到了粵港澳大灣區(qū)的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

  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名譽教授喬治·斯穆特認為,廣州、深圳等城市相比硅谷等區(qū)域,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有著更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因此,在產業(yè)鏈的構建上會有更高效率。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xié)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尤里·涅斯捷羅夫曾經多次到訪大灣區(qū)。他認為,大灣區(qū)有著非常好的科研氛圍,而像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匯聚了豐富的資源,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而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則提出,廣州是一個很好的對外交往的窗口,希望能夠制定更多有吸引力的科創(chuàng)政策,吸引更多年輕科技工作者到這里發(fā)展。

  論壇由鵬瑞公益基金會、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fā)展基金會主辦。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