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吳泳銘“新政”:親自坐鎮直管阿里云大模型時代二次創業
《科創板日報》9月12日訊(記者 黃心怡)今日,阿里新任CEO吳泳銘在全員信中指出,傳統互聯網模式嚴重同質化已走向存量競爭,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成為全球商業發展的新動能。
為此,阿里確立兩大戰略重心:用戶為先、AI驅動下一個十年。“如果跟不上AI時代的變遷,一定會有新的物種將我們取代。”吳泳銘稱。
吳泳銘認為,最大的變量是AI帶來的全行業深刻變革,必須在AI時代以再次創業的決心,重塑用戶價值,才可能得到在未來十年繼續服務客戶的機會。“我們各業務有大量用戶場景,我們必須讓這些場景都變成AI技術最佳的應用場,通過技術創新帶來突破性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
“張勇時代,阿里的戰略焦點是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而吳泳銘則換了一個切面——他認為當前傳統互聯網模式已經走向存量競爭,新的AI浪潮風頭正勁,這將會帶來無限的新機會。阿里巴巴將會更果敢地抓住這一機遇。”墨問西東創始人池建強指出。
把AI驅動作為阿里的核心戰略,并不令人意外。不少業內分析指出,由AI大模型所引領的新一代浪潮,將是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平臺革命。
目前,包括阿里、百度、騰訊、字節跳動在內的互聯網大廠均已入局。其中,百度的文心一言、字節跳動的豆包均已面向公眾開放。阿里此前也宣布,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全面改造,包括天貓、釘釘、高德地圖、淘寶、優酷、盒馬等。
大模型之戰烽火已起,前路依然迷茫。盡管業內普遍認為AI大模型將對科技行業帶來長期的影響,但短期的趨勢仍處于迷霧狀態。表面上各家大模型百花齊放,實際上卻同質化太強,難以體現出自身的競爭優勢。
AIGC應用在C端何時出現國民級的爆款,在B端垂類行業能否有突破性的應用?多名大模型業內人士采訪中對記者坦言,“目前沒有明確答案。”“如果我們知道的話就干了!”
對于阿里而言,要在AI時代贏得優勢,阿里云無疑是關鍵一環。一方面,阿里云的通義千問大模型是AI時代的底層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大模型有望為云計算業務的增長提供動能。
目前,吳泳銘已接替了張勇兼任阿里云CEO。這也意味著,阿里云又重回由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親自坐鎮的狀態。
(從左至右:吳泳銘 張勇 蔡崇信)此外,多名阿里云的元老級人物紛紛重回阿里下場“參戰”。 據媒體報道,早在2022年底,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就以幕后顧問的角色進行考察和指導阿里云的工作。今年以來,王堅還多次出席阿里云相關活動,為阿里云站臺。前阿里云首席架構師唐洪也將重返阿里云。唐洪于2010年加入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曾領導飛天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系統的開發。
相比其他互聯網廠商,阿里在AI時代尋求變革的心更為強烈。有科技業內人士認為,阿里的優勢電商業務正面臨拼多多、抖音的巨大威脅,而云計算業務在國內始終并非一個特別賺錢的好生意。
為了求新求變,今年以來,阿里啟動了成立24年來最重要的組織變革,構建“1+6+N”的組織結構,子集團獨立運作、自負盈虧,且均擁有獨立上市的可能性。
這也與吳泳銘在全員信中所強調的“要以創業心態”相一致。對于阿里而言,必須要擺脫過往巨大成功形成的路徑依賴,在下一個十年,捕捉新一輪的AI機遇。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