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全球科技巨頭力推ARM版PC芯片背后:英特爾霸主地位或難撼動,國產ARM廠商內卷之下遭遇RISC-V背刺

全球科技巨頭力推ARM版PC芯片背后:英特爾霸主地位或難撼動,國產ARM廠商內卷之下遭遇RISC-V背刺

新火種    2023-11-07

11月4日訊(編輯 若宇)由英特爾主導的x86架構個人筆記本電腦(PC)市場正迎來一批強勁競爭對手。10月31日的蘋果發布會上,采用ARM架構芯片的蘋果M3系列炸場,三款新品(M3、M3 Pro和M3 Max)均采用3納米工藝技術,使用全新的GPU架構,被稱為“蘋果個人電腦芯片的新王者”。蘋果表示,所有M3系列芯片均可為筆記本電腦提供長達22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

image

蘋果新品有望推動PC買氣回溫的同時,英特爾、聯想集團和愛奇藝于同一日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在AI PC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此前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AI PC將在明年9月份左右正式上市銷售,初期定位是高端市場,量不會很大,占比不會超過行業總銷量的10%。他同時強調,目前PC去庫存管理已經基本結束,今年第四季度開始PC市場將會實現增長,明年全年都有望保持個位數的增長。

縱觀PC領域,不光是蘋果在M系列上精進,美國芯片公司高通10月25日發布基于ARM架構的PC芯片“驍龍XElite”,外界認為,高通此舉將對憑借x86架構壟斷PC處理器市場三十余年的英特爾造成沖擊。值得一提的是,高通CEO安蒙曾在去年三季報的電話會上表示過,預計2024年驍龍Windows PC將出現拐點。

image

事實上,微軟早在2016年就與高通簽訂獨家協議,讓Windows操作系統能在ARM架構的處理器上運行,業內稱之為“Windows on ARM”,此外微軟于10月17日宣布一項名為“ARM 咨詢服務”的計劃,以幫助開發者開發基于 ARM 的應用程序。有消息人士表示,微軟之所以借助高通以對抗蘋果,是微軟高管已經觀察到蘋果基于ARM的芯片(包括人工智能處理)的效率,并希望獲得類似的性能;高通需要微軟則是希望在手機芯片外發展出更有增長空間的新業務,兩者各取所需。

但不同于微軟與英特爾在過去有“Wintel”之稱的聯盟,業內人士分析,微軟不想再依賴英特爾,也不想依賴任何單一供應商,如果未來ARM在PC芯片領域起飛,微軟也不會讓高通成為唯一供應商。微軟與高通的獨家協議將于2024年到期,屆時微軟會鼓勵其他芯片廠商加入,當中就包括已在籌備的英偉達和AMD。

路透社10月24日報道稱,英偉達正在開發采用ARM技術的芯片,這同樣將對英特爾個人電腦處理器構成挑戰,超威半導體(AMD)也計劃生產基于ARM架構的CPU。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偉達和AMD最早可能在2025年開始銷售PC芯片。

image

眼下ARM力量的不斷崛起可能會撼動英特爾長期主導的個人電腦行業,不過ARM架構能在多大程度上挑戰x86架構的統治地位,業內坦言這絕非一日之功。Counterpoint預計到2027年,Arm架構芯片在PC市場的份額將為25.3%,較2022年增長近一倍;x86架構的總體份額將下滑至74.4%,其中英特爾的份額下滑至60%,但依然將保持大比例領先。

▌國產ARM芯片困在ARM劃的圈子里:一邊被RISC-V蠶食市場份額 一邊遭龍芯、x86架構“圍追堵截”

近年來ARM架構快速發展,業內認為一方面是憑借低功耗優勢搭上了智能手機的發展快車道,另一方面是低門檻屬性吸引了國產廠商的蜂擁入場。據不完全統計,在ARM架構領域有所布局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全志科技、蜂助手、潤和軟件、華勤技術、中化巖土和億道信息等,具體如下:

image

國產ARM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但業內分析,大部分廠商的產品方案都是基于ARM核來展開的,這也讓國產ARM廠商不可阻擋地被迫卷入同質化的巨坑。以MCU領域為例,采用ARM的Cortex-M系列內核的國內廠商達90%以上。雖然有些廠商也開始自研一些核心技術,但無法完全擺脫對ARM的依賴,如蘋果、高通、華為、聯發科等知名廠商的移動芯片多數采用ARM的架構,僅在某些方面進行了定制和優化。

除了深陷同質化內卷“漩渦”,目前ARM發展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去ARM化”趨勢的發展。在X86和ARM傳統壟斷架構存在不授權或不供應等風險的大背景下,作為精簡指令集代表的RISC-V,憑借免費開源且更加獨立的優勢,備受企業追捧,多家海外大廠包括高通、蘋果、英特爾等持續布局RISC-V架構。業內分析在未來不再是ARM和X86架構的市場份額平分局面,相反RISC-V架構會進來三分天下,并且會在未來侵占更多的ARM市場份額。

在異軍突起的RISC-V架構逐步蠶食ARM市場之際,龍芯架構、x86架構也在圍追堵截ARM,其中X86架構不斷向移動領域擴展,試圖搶占ARM架構的市場份額。ARM尚未攻下X86護城河,身后伏兵卻已至。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