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與生活的結合點,科普大篷車全國巡展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楓葉下江渚,秋風滿客衣……”這是人工智能以“秋天”為關鍵詞寫就的詩。11月3日,2023科普大篷車“AI星球之旅”全國巡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啟動。這是科普大篷車首次與高科技企業聯合開發展品,后續,這輛“大篷車”還將陸續開向江西、江蘇、山東等地,將高精尖的科技知識送到基層。
巡展的第一站,就在中國科技館。寫詩作畫、醫療服務……在這里,人工智能展現出“多面手”的能力。分析關鍵詞、激發靈感、格式檢查、優化迭代,僅用時幾秒鐘,一首優美的五言律詩就呈現出來。結合大模型技術,現場生成的數字人主播能解答觀眾各種好奇的問題,一顰一笑都很逼真。“科普大篷車項目自2000年啟動至今,已經開展了23年,服務對象超過3億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把科普知識輸送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偏遠地區和鄉鎮農村。”中國科技館資源管理部主任龍金晶介紹,科普大篷車的展品以基礎科學為主,主要對接鄉村等學校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不過,基層的老師、學生對科普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特別是最近幾年,他們對高新科技領域的發展更加關注。人工智能就是當下科技領域的熱點話題之一。“在展品開發時,我們著重尋找人工智能與生活的結合點。”本次巡展策展人、科大訊飛科協副主席包明明表示,孩子們大多喜歡互動性強的展品,因此展品在設計時不僅從高度、顏色等角度充分考慮了未成年人的需求,還盡可能設置更多的互動環節,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龍金晶介紹,本次巡展是科普大篷車首次與企業合作,豐富了科普大篷車的展示庫,通過社會化方式將企業的技術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科普內容,“這也符合基層師生對科普需求的變化和發展,此次的合作機制探索,是科普大篷車在內容開發上的新嘗試。”(中國科技館供圖)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