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加碼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開啟新局面
在日前公布了三季度業績報的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數字化轉型依然是銀行的發力方向。智慧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熱點方向。
不過,就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而言,因其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銀行還需要加強業務賦能的場景探索、加強技術服務的迭代升級以及加強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
夯實科技底座強化智慧化實力
中國工商銀行披露稱,該行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業務模式和管理流程變革,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該行手機銀行服務客戶超5.46億戶,月均活躍約2億戶;加快構建“工銀e生活”消費場景生態,月均活躍近1600萬戶,較年初增長30%。深化與新市民服務平臺、產業互聯網領軍企業、政務平臺等合作,持續提升開放銀行服務水平;自主研發的“工銀全球付”,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服務。
中國銀行方面表示,該行數字化轉型取得新進展,建設統一、規范、共享的企業級RPA平臺輸出智能數字生產力;運用隱私計算技術完善客群畫像助力客戶管理;持續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建設,轉賬及消費金額較上年全年實現倍增,推進在個人消費業務、企業對公服務、跨境服務、硬件錢包等領域創新;完成海外分行信用卡發卡系統重塑升級,提升精細化、定制化服務能力,為海外客戶提供更便捷的使用體驗和更安全的交易保障;積極參與航運貿易數字化合作創新聯盟工作,科技助力“數智進博”金融服務升級。
同時,銀行機構不斷強化科技底座。2022年,原銀保監會印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便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科學制定和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從大力發展數字金融產業、推動個人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加強數據管理能力和數字化風控能力等方面推動銀行業務數字化轉型。
中國銀行指出,該行綠洲工程建設持續推進,持續建設會計引擎、交易集約、遠程核準、基礎定價、因客議價等基礎性公共能力,支持產品快速交付、業務高效運營。
北京銀行表示,該行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秉持“一個銀行、一體數據、一體平臺”的理念,聚焦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積極構建金融智能生態,布局以大模型為核心的新一代金融智能基礎能力,發布AIB數字平臺。
郵儲銀行表示,該行持續提升數字化應用能力,手機銀行建設“智能投顧”能力體系,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財富管理;實現“智慧搜索”一搜即達;使用“智慧風控”替代電子令牌,增加無感化智能認證;夯實科技風險防控,持續加大運維自動化智能化場景建設。
北京銀行表示,該行深化產研聯動,成立“金融智能化創新實驗室”;持續開展“京智大腦”建設,構建“智慧服務、智慧決策、數字員工”三大應用體系,累計上線智能服務150余項,智能決策模型400余個。
抓住AIGC契機探索大模型
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大模型(具有大量參數和復雜結構的機器學習模型)在銀行間盛行。
其中,工商銀行在該行三季報中披露稱,正在加強前沿技術應用,已經實現了人工智能百億級基礎大模型落地應用;平安銀行披露稱,正在積極探索大模型研究與實踐,并在產品設計、場景運營、營銷物料生成、經營分析、行政辦公等領域應用,有效賦能管理效率提升。
同時,更多區域性銀行也開始了實踐。如江蘇銀行披露稱,已經推出了“智慧小蘇”大語言模型平臺,實現了客服、代碼生成、圖像處理等多場景的應用。
江蘇銀行相關負責人認為,經過該行前期的技術和場景探索,大模型可以考慮在智能客服場景、智能風控場景、智能服務場景進行應用。
具體來看,在智能客服場景,賦能客戶服務與支持,提升渠道客戶體驗。依托于大模型技術的智能客服能夠支持多輪對話,并結合上下文了解客戶真實需求,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在人工客服和客戶溝通中,可輔助生成多條備選回答,并通過分析客戶的言語和情緒來指引相關條目,提升客服支持的效率與服務滿意度。
在智能風控場景,賦能貸款審批與反欺詐,強化資金安全防護。大模型可以用于對公貸款審批,依托大規模的數據提取能力,輔助客戶全面綜合評估客戶信用風險,提高審批效率,為企業解決資金流轉困難。
在智能服務場景,賦能業務營銷與運營,助力實現個性化服務。大模型可以根據用戶的行為和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薦,為客戶實現個性化、定制化服務,進一步提升長尾客戶的服務滿意度。
為了更好地將大模型賦能于金融業務,銀行機構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江蘇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金融行業大模型應用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該行是從內部管理輔助、渠道服務質量提升、風險管控增強三個方向持續探索大模型的應用,賦能業務發展。“同時還要加強技術服務的迭代升級、加強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
今年7月,我國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并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旨在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江蘇銀行相關負責人提示道,大模型依賴的內容生成關鍵技術尚存在局限,本身僅能保證輸出正確的概率較高,這意味著模型的輸出結果很大程度上并不穩定,其結果仍需專業人員審核并確認,因此,現階段此類技術的意義更多在于輔助工作、提升效率,而非代替工作。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