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9個月的學習,得到機器學習職位?
全文共3431字,預計學習時長7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com/@punttim
本文的作者學了九個月的機器學習,然后找到了一份工作。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嗎?
圖片來源:作者youtube
我從蘋果辭職了,而后創建的互聯網公司也倒閉了,但我并不在意。
我想學機器學習,熱情高到打算把它全學會。但熱情可買不到東西。
我開始在周末靠開優步賺學費。
遇見不同的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總是開車讓我感到厭倦。交通、停車、啟動、燃料夠不夠、空氣、空調、加減檔、該走這不該走那,這些我都不喜歡。
一周學五天機器學習,每次一整天,不管什么時候這都太難了。
周末開優步,平常就搞機器學習,日復一日。我必須學習,一定要,總是開車可不行,雖然目標還不明確,但司機一定不是我想做的。有一次周六晚上,我開車賺了280美元,光罰款就罰了我290美元,倒貼10美元。
我用9個月的時間完成了self-created AI Masters Degree(一個自學項目),還得到我一份非常滿意的工作。
每天怎樣學習呢?
1. 縮減搜索時間
機器學習涵蓋的東西太多了,有代碼、數學、概率、統計、數據,還有算法。
這么多學習資源沒有哪個可以省去,選擇太多和沒有選擇是一樣的。
如果你是認真的,就給自己定一個課程表吧。與其花好幾個禮拜琢磨應該學Python還是R,是上Coursera的課還是上edX的,從數學還是代碼開始學,不如用一個星期整理出一個粗略的計劃,然后執行下去。
對我來說,這就是在創造自己的人工智能碩士學位。我決定先學代碼,用的是Python語言。我找了各種各樣的課程和書籍,然后把最感興趣的都放在一起。這種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人,但對我確實奏效了。
圖片來源:pexels.com/@pixabay
一旦有了課程表,就有路可循,不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去迷茫了。起床,坐下來,學我該學的(想學的)就好。
也不是那么嚴苛。要是出現了其他我感興趣的東西,我也會研究,然后學習有關知識。
如果不是在大學,而是從網上學習,那最好有自己的方法。
2. 改善環境
想象一下:你爺爺的第一個橘子園破產了。
土壤狀況良好,不缺種子也不缺設備。
那是怎么回事呢?
天氣太冷了,而橘子需要適宜的溫度才能生長。就算爺爺種橘子的水平再高,也沒法和老天爺作對。
后來他搬到了一個相對溫暖的城市,重新開了一個橘子園。
圖片來源:pexels.com/@wdnet
只用了12個月,他的橘子汁就成了小鎮里最好的。
這和學習是一個道理。
不是說有電腦、網絡、好書,就能有動力去學習了。
怎么講?
環境使然。
房間里讓人分心的東西太多了。
想找朋友一起學,可人家未必有你的決心。
WhatsApp每7分鐘關閉一次。
能怎么辦?
我把自己的臥室整理成了一個學習專區——先打掃干凈,把手機收起來或者放在別的屋里,關閉一切推送。
我和朋友講,下午4點前手機都關機,過了4點后我會聯系他。朋友表示認同。
如果是社交時間,朋友真的是再好不過了,可該學的時候就得學。一整天不碰手機有點困難?那先試一個小時,隨便一個看不到的抽屜都行,而且應該默認設置為勿擾模式。
改善環境,讓知識在其中流淌。
3. 構建自己的學習體系,保證每日都有收獲
問題13把我給難住了。
本來昨天就打算搞定它,可是沒成功。
現在又該學習了,但我知道昨天有多用功卻毫無進展。
雖然知道應該去學習,但還是決定推遲一下。
于是就陷入了循環。
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雖然知道,但就是避免不了。
桌上這摞書就這么直勾勾盯著我。問題13啊。于是我開了定時,25分鐘。我知道這點時間可能不夠,但我可以坐下來試試。
4分鐘過去了,這簡直就是地獄啊,但我沒放棄。24分鐘后,我已經不想停下了。
時間到了,我又繼續給自己定時,3次以后,問題解決了。我對自己說你是世界上最棒的工程師。這是假的,但不要緊,再小的成就也是成功。
你不可能控制自己學了多少東西,但可以控制在學習上花多少時間。
圖片來源:pexels.com/@shottrotter
可控:每天學4個25分鐘
不可控:完成當天的所有任務
構建自己的學習體系,保證每日都有收獲。
4. 適時放空自己
先給個結論——學習是種終極技能。要是能知道怎么學得更好,就沒什么難事了。掌握機器學習,成為優秀的程序員,提高編程能力,這些都不在話下。所以我認為必須提高學習能力,于是立刻著手于此。
我學了Coursera的Learning How to Learn course課程,其中一個主題是焦點思考和擴散思維的對比。
做獨立任務時會用到焦點思維。
沒有特意考慮什么事情的時候就是擴散思維。
這兩種思維模式互相轉化時是最佳的學習狀態,所以洗澡時偶爾會靈感爆棚, 因為周圍沒有事物干擾。
處于擴散思維時,你的大腦有空間將焦點思維中吸收的所有東西聯合在一起。
關鍵就在于,為了更好地工作,這兩種思維模式都必不可少。
如果已經構建了起自己的學習系統,進行了4次25分鐘的焦點思考,那之后就去散散步,小憩一下,坐下來想想學過的東西。
經常這樣放空自己,就能在獨立的空間中發現許多事物的價值。房間不過是四壁環繞的空間,輪胎里除了空氣什么都沒有,水能載舟是因為船是空的。
學習時要習慣留出這種空白時間。
5. 再難也要學下去
苦逼的學習。
剛學會的東西轉天就忘了。
學了新的然后又忘。
周而復始。
你苦苦學習了一個周末,周一又得去上班,但沒人知道你的辛酸。
有人問過我,如何把書本里的東西記牢?我說我也記不住。幸運的話,可能能記住1%。但神奇的地方就在于,那1%的知識能夠和別的地方學來的1%相聯結。這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把所有點都連接起來的專家。
學過一年你就會意識到,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遙遙無期。
堅持住。
6. 3歲原則
幾天前我去了公園。
公園里有個小男孩在轉著圈跑,享受著快樂的時光。打滑梯,在樹上爬上爬下,去土地里打滾,在小山中躥來躥去。
他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活蹦亂跳,然后又笑。
過了一會兒,他媽媽過來接他。
“快點,查理,該走了。”
被接走的時候他還在笑,揮著自己藍色的塑料鏟。
吸引他的到底是什么?
他在玩,玩得很高興,對整個世界都很好奇。在我們的文化里,玩和工作分得很清楚,而學習就像是工作一樣。
你應該通過學習得到更多的工作,然后靠工作來掙錢,而錢能買來空閑時間。只有真的買到了,才能像查理那樣一邊跑一邊笑。
如果潛意識里就把學習當成工作,那簡直太痛苦了,因為學無止境。你懂的,全是工作根本玩不了。
但假如把學習當作一個又一個話題的轉換呢?
把不同的東西連接起來,這就像個游戲。
然后就開始像查理打滑梯時那么享受了。
學了點東西,并運用到了其他知識的學習上;克服了學習過程中的小困難,然后又學到其他內容。你會為之雀躍的。
據我所知,如果是處理表格、柱狀圖、數據框這種結構化數據,像是CatBoost、XGBoost、LightGBM這種集成算法是最合適的。對于圖片、視頻、自然語言、錄音這種非結構化數據,深度學習和(或)遷移學習是最佳選擇。
我將點連接起來,自詡是一個富有經驗的專家,享受著這個過程。
這樣一來,你學起來就比最初的時候更帶勁了。
這就是3歲原則——把所有事情當作游戲。
7. 睡眠
睡眠不足會影響學習。
可能你睡的還不夠久。
反正我不夠。周五周六晚上開優步賺的錢最多。人們不是去吃飯,就是去聚會,要不就是去夜店,而我在開車。我得干到凌晨兩三點,然后才能回家睡覺,等到七八點鐘太陽曬屁股了再起來。在這兩天里我簡直就是個怪胎。周一到了,我的生物鐘還沒調過來。周二稍微好一些,周三才差不多恢復常態。然后到周五,循環又開始了。
嚴重缺乏睡眠可不行。我的目標是提高學習質量,而睡眠可以放空大腦,給它充分的空間去思考新事物。于是我限制自己干到10點或者11點就回家,這樣能睡上7到9個小時。錢賺的少了點,但有更多精力學習了。
不要用睡覺的時間去學習,反之亦然。
機器學習太寬泛了。
不管是機器學習還是其他任何東西,想學好,就得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幾點:
· 縮減搜索時間
· 改善環境
· 再難也要學下去
· 適時放空自己
· 把學習當作游戲
· 調整作息以高效地獲取知識
留言 點贊 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干貨
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遵守轉載規范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