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8個算力資源池每秒百億億次運算
算力1000P是什么概念?答案是:每秒計算能力達到100億億次,相當于52萬臺電腦的算力之和。而這樣驚人的算力,如今在深圳前海也有了!
10月31日,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在前海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臺由深圳首個信息通信領域國家級基礎設施——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下稱“前海交換中心”)建設部署,現已接入8個算力資源池,匯聚算力規模達1138P,將面向企業機構提供一站式算力服務。
經濟和時間成本
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如何發揮算力的最大效用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然而,當前算力服務卻存在“數據傳輸不夠經濟高效、算力服務不夠普惠便捷和安全保障有待鞏固加強”等三大問題。
“當前用戶數據主要還是通過互聯網或人工線下硬盤搬運等方式傳輸,時效性和安全性不足,而算力服務又存在算力使用成本高、適配難度大、應用部署慢等問題,企業機構使用算力面臨‘不敢用、不會用、難使用’等挑戰。同時,數據信息傳輸過程中,物理設施、網絡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也可能面臨多重風險,需構建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前海交換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前海交換中心發揮在算網融合、應用服務和平臺生態等方面的優勢,建設了集算力調度、算力交易、算力應用和算力安全等功能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
其中,算力調度上,依托前海交換中心廣泛覆蓋的高速算力網絡,通過創新的多維一體綜合編排算法實現了跨主體算力的高效調度和智能供給,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數據傳輸瓶頸。
算力交易上,建立公開透明的交易機制,通過成本分析引擎為用戶提供多種策略選擇,促進供需雙方開展可信交易,大幅降低算力用戶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算力應用上,結合實際需要集成各種算法庫和工具,實現算力應用一鍵部署,支撐智能化應用和創新快速落地。
算力安全上,基于云化安全服務平臺,構建算網一體安全防護體系,為用戶提供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服務。
“我們希望打造開放共享的算力底座、智慧敏捷的算力中樞和公平繁榮的算力生態,進而加快算力設施互聯互通、助力算力用戶降本增效,以及打通算力產業上下游,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該負責人說。
助力深圳打造
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
目前,該平臺已接入算力資源池8個,匯聚算力規模達1138P,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計算任務。特別是在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可用于模擬天氣、地震、流體力學等復雜的科學計算,也可以用于訓練深度神經網絡,提高機器學習的準確性和速度等。
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要求“依托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骨干直聯點等相關設施,促進多方算力互聯互通”“構建一體化算力服務體系,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門檻,推動算力在更多生產生活場景的應用落地”。
前海交換中心表示,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將依托此次上線試運行的這一平臺,加快促進算力互聯互通,助力深圳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推動“東數西算”戰略在大灣區落地生根。
其中包括,建設深圳城市級算力統籌調度平臺,推動市內跨主體算力資源的互聯互通,加快實現“算力一體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減少數據繞轉時延,打造“城市1ms算力時延圈”;通過算力平臺間接口的統一規范,推動與其他珠三角城市跨平臺算力資源的互聯互通,構建大灣區算力資源池,打造“灣區5ms算力時延圈”;通過與中衛、上海、杭州等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互聯,實現全國跨樞紐算力資源的互聯互通,促進全國算力自由調度,打造“全國20ms算力時延圈”。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