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展望|天風證券孔蓉:AI仍是核心投資主線,數據要素值得關注
2023下半場,AI新科技能否再掀波瀾?產業演化有何方向?又將帶來哪些投資機會呢?
近日,天風全球前瞻產業研究院聯席院長、傳媒&海外首席分析師孔蓉做客澎湃新聞“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首席連線》2023年中展望”專題直播間,就相關問題作出分析解讀。
AI已進入落地期
“年初至今,AI特別是ChatGPT引起了全球范圍的關注。回顧今年以來AI整個產業的發展,可以說AI已經從概念期逐步進入到了落地期。”孔蓉表示。
孔蓉指出,首先,是AI相關應用用戶數的增長,特別是第一階段的超級增長。可以看到,ChatGPT等產品的交互門檻并不高,同時“超級助手”般的解答互動,令其用戶數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成功過億,創造了新的紀錄。
“其次,則是AI發展與各行業的結合。當下,不論是大模型還是GPT本身,已經成為很多行業的生產力工具,且運用結合在B端和C端均有分布。回顧歷史,生產力工具的發展,必然會推動社會發展的進程。”孔蓉說。
孔蓉進一步指出,大模型和GPT除了通過與各行業結合進而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更需要關注的,是其將推動很多技術的發展。例如機器人、自動駕駛等等,因此未來與AI結合更緊密的細分領域,有望出現加速發展。
“以2023年作為起點來展望未來10年科技的產業趨勢,相信以AI大模型、GPT等為代表的技術,不僅會落地更多的應用,也將爆發非常大的化學反應,進而推動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孔蓉稱。
國內大模型應用落地在B端和C端均可抱有期待
對于大模型引發國內外各行業的一致關注,孔蓉分析,背后的邏輯在于通過AI技術制作的C端產品,不僅交互和使用門檻低,同時可以與各行業相結合。
“大模型既是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也是一個操作系統,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提供工作、生活輔助,進而提升社會的生產效率。因此,雖然大模型看起來只是一個聊天機器人,但背后隱藏的是超級大腦和操作系統。”孔蓉說。
落實到我國大模型的發展,孔蓉認為,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已經有了非常強的積累,不論是在理論基礎研究上,還是在前期業務發展過程中奠定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
“接下來,首先,大模型的基礎設施是必然要發展的,接下來才是應用端。而在應用端,移動互聯網時代B端和C端均有望出現現象級應用。”孔蓉指出。
孔蓉進一步指出,B端目前能看到的,更多是生產力工具方面,例如制作PPT、內容創作等類辦公產品。C端方面,接下來AI與不同領域明星人物的IP結合,有望產生體驗度較好的產品。
“對于目前AI相關應用的用戶數增長放緩和監管問題,總的來說,需要客觀的看待。一方面,隨著更多類似ChatGPT應用的出現,用戶分流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目前全球對AI的監管態度,整體上仍是以鼓勵創新,特別是在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相信發展的問題會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期待未來在AI監管領域有更細致的法律法規推出。”孔蓉表示。
AI接下來仍是核心投資主線
展望后市,孔蓉認為,AI仍是A股市場非常強的一條核心投資主線。一方面,未來會有圍繞大模型等AI應用的迭代,包括國內大模型和相關應用的發展。另一方面,當下海外一些科技巨頭,針對AI的布局也在進一步深入。
“就投資角度而言,今年以來特別是上半年,不論是電子、計算機和通信,還是C端的傳媒等,都有比較好的機會,特別是AI推動的應用層。接下來,依然看好AI推動的TMT以及數字經濟領域的整體機會。”孔蓉表示。
此外,孔蓉指出,未來AI與機器人的結合,發展前景可觀,投資者對于機器人這條投資顯示可以重點關注。接下來,特斯拉、蔚來等廠商要推出的機器人產品,有望帶來市場關注的相應的投資機會。
“同時,數據要素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不論是AI還是數字經濟,從更長的維度展望,數據都將是重要的發展要素。”孔蓉說。
放眼海外,孔蓉表示,目前全球特別是美國的一些科技巨頭,在AI新科技領域,算力端和應用端均有投入。“就投資角度,算力端看好有更多訂單轉化的標的,應用端則看好具有生產力工具屬性的公司。”
不過,孔蓉提醒投資者,縱觀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節奏都是逐步推進的。因此,在當前市場對AI新科技產業發展有很強預期的背景下,需要關注投資預期與產業發展的節奏是否匹配。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