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水平的不斷深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也得到快速發展??萍疾繑y手三省一市(滬、蘇、浙、皖),著力強化區域科技戰略布局與優勢協同,深化科技制度協同和創新開放合作,使得一體化“4+1”科技協同保障機制初步形成,一體化科技創新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一體化科技創新主引擎不斷推進,一體化科技創新資源共享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不斷提升,有力地推動了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
總體上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行政壁壘影響科技創新共同體發展、科技創新資源布局方面存在各自為政與無序競爭、科技創新合作的組織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合作創新成果轉化后的利益分配機制亟需完善等,上述問題產生的深層次根源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地區發展差異與利益分配的存在,形成了一種深層次的“競爭—合作”關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省域之間的科技創新共同體中競爭與合作共存,這是在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過程中要考慮的現實問題。但是,僅靠國家統籌和地方政府推進,難以全面協調區域間的競爭。僅靠市場機制和資本力量,可能使科技創新共同體成為地方科技創新發展的“雙刃劍”。因此,需要在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之間達成有效銜接,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更高水平的合作與創新。
當前,需要深度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內部合作與競爭機制建設,向外進一步鏈接創新資源和進一步拓展合作的空間,全面提升三省一市各自科技創新發展能力與水平。整體的提升,需要進一步在長三角科技創新共體中增強科技創新合作共識、放大科技創新合作利益、擴大科技創新合作空間、完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合作能級。
一是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合作共識。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也是中國經濟的主引擎之一。長三角的經濟轉型已取得初步成功,經濟發展強勁,外溢效應十分明顯,長三角地區可以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發展轉型,從而形成更好地示范與帶動作用。從三省一市長遠發展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可以實現“一榮共榮、一損俱損”,科技創新合作是提升長三角整個區域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合作使得發展的資源更多、發展的空間會更大。因此,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合作的共識。
二是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合作空間。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要對標國際一流創新型城市圈,圍繞世界前沿科技發展方向,協同共建共享國際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創新平臺體系,要集聚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集中力量打造服務全域的戰略科技力量,努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要在區域范圍內深度整合資源,瞄準產業制高點,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要聚焦以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促進區域一體化協同創新,打造世界制造業的研發高地和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努力把長三角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將長三角建設成為我國現代化強國的核心引擎,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增長極。
三是進一步放大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合作利益。讓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科技創新合作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實現擴大合作互利共贏。一是堅持“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全面深度互利合作。要讓合作多方均可取得更多的利益,實現互利共贏,多方共贏才能做大做強。二是通過科技創新合作做大多邊共同利益。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中實現更多的科技創新合作,多方做大合作創新的利益空間,在互利的基礎上全面實現共贏。三是用科技創新團隊的合作推動團隊成員創新能力提升。通過科技創新團隊之間的合作,不斷激發團隊成員的學習動力和創造性能力,有助于提高團隊的整體能力,為地方提升團隊的科技創新水平。四是結合各自優勢,通過分工合作,為國內國際重大項目的科技創新積累經驗。通過探索出更好的科技創新合作模式和經驗,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空間,形成更大的合和利益。
四是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合作機制。要讓政策的共識變成行動的共識,政府的共識成為市場的共識,著力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建立健全一體化科技創新制度,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各領域、各方面、各層次的深度合作。具體合作機制包括系統支持機制、利益分享機制、項目落地機制。不僅要建立起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機制、聯合攻關機制、跨區域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業孵化機制、協同參與國際科技合作機制,還要積極探索建立起科技創新共同體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和目標,讓實現目標的利益跟團隊的個人利益一致,對具體相關的團隊成員,要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獎懲制度,讓他們能夠各盡其才、各得其利對外部合作,建立合理的合作規則,包括管理規則、決策規則、利益分配規則等。
(作者:廖成赟系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專任教師、安徽省社科院博士后,儲昭斌系安徽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本文系安徽省博士后基金和2022年安徽省領導圈定課題(SQKT22-01)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