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率先試點“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小商品拼箱順滑出口
8月14日,浙江義烏鐵路口岸二期集拼倉庫內,一批批以散貨方式進倉,等待拼箱出口的貨物“先查驗、后裝運”,在倉庫內完成組柜、裝箱,避免貨物二次裝箱,提升拼箱出口效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杭州海關了解到,這是海關總署推出的“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新模式在義烏的率先試點。

義烏
“世界超市”義烏小商品出口種類多、單批數量少,當地外貿企業為降低運費,通常采用拼箱的方式出運。但新的問題是,由于拼箱貨物是將多份報關單貨物裝在同一個集裝箱里,一旦箱中某批貨物需要查驗,同箱的其他貨物需要等該批貨物查驗完畢后才能再次一起裝箱出口。
為解決拼箱出口掏箱難、查驗找貨難、重新裝運難等問題,義烏海關多次實地調研,創新提出優化出口拼箱貨物監管流程、查驗前置的改革思路,并將這一改革納入署省合作事項。經過反復論證和實地查考,海關總署決定在義烏率先開展“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改革試點。
澎湃新聞從義烏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新模式下,出口小商品以散貨方式進入“集拼倉”,企業可根據船期、目的地靈活配箱,不同貨主對貨物獨立申報,海關以報關單為單元進行查驗,被布控查驗的報關單貨物單獨完成查驗。“查驗”與“放行”并聯作業,同一集裝箱內的其他放行貨物同時裝運,互不影響。
同時,“集拼倉”實行入倉貨物全流程信息化可溯源管理。貨物從入倉到出倉,所有環節信息均進行采集、記錄,貨物進出轉存數據與海關系統實時交互,通過系統指令控制貨物流向。為了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還在部分庫區使用無人駕駛叉車進行托盤識別和搬運作業等。
據統計,新模式試運行以來,義烏海關監管集拼倉庫已出口貨物2233批次,貨值1004.58萬美元。“新模式讓拼箱出口的物流更順,通關效率更高,更加貼合小商品出口需求。”浙江盈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程科源表示。
海關出口監管機制的創新,提高了通關效率、節省了企業成本,正助推義烏外貿發展。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義烏進出口總值2689.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2374.1億元,同比增長17%,進口315.6億元,同比增長63.4%。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