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WAIC“聚焦·大模型時代AIGC新浪潮”論壇圓滿舉辦!
7月7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聚焦·大模型時代AIGC新浪潮”,在上海圓滿舉辦。
本次論壇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承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協辦;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IIA)、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ITU-T(國際電聯)元宇宙焦點組、IJCAI-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IEEE碳中和委員會、元宇宙創新探索方陣、Linux Foundation、浪潮信息、Khronos Group、億歐、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支持,傾力打造質量最高、效果最佳的大模型、AIGC及可信AI行業盛會。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局長王天廣、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出席會議并致辭。
劉平副主任在致辭中指出:在新一輪人工智能戰略推動下,以 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 AI 與大模型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上海高度重視以生成式 AI 與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機遇,積極對標國內外最高水平,發揮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數據優勢、場景優勢,著力推動大模型創新發展。劉平表示,本論壇的專題設置和重磅發布,將進一步促進大模型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術與應用,加速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深入千家萬戶。
余曉暉院長指出:當前,大模型處于布局關鍵窗口期,我國應進一步支持大模型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產品自主突破;加速推動各行業融合應用,打造一批高價值應用場景和測試床;建立大模型研發和應用部署相關標準,構建配套測評能力;加快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強化算力資源調度協同,為大模型創新迭代提供要素保障。相信通過舉辦本次論壇,將進一步加快我國大模型融合化創新與規模化應用。
1上午場·關注多模態大模型的內容生成AIGC
打造AIGC發展的上海共識

在上午論壇“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內容生成AIGC”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表示:在新一輪競爭角逐中,如何抓住窗口期,提升大算力和大數據新供給,形成關鍵技術新突破,打造未來賽道新應用,共建協同發展新生態成為關鍵所在,為此中國信通院發起“大模型生態合作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共建共享大模型開放合作平臺,推動產學研用金的協同創新。

共同體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40多家AI大模型領域優勢單位共同成立,圍繞“數據要素、算力服務、基礎理論、通用大模型、垂類大模型、未來終端、行業應用、創新集聚區、金融孵化、開源治理”等十大發展方陣,支持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的AI大模型產業生態建設,促進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此外,論壇還正式發布《2023通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案例集》(以下簡稱《案例集》),該《案例集》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以及元宇宙創新探索方陣聯合編寫,調研了百余家優勢單位,博采眾長,綜合考量案例場景需求、技術應用、創新能力、應用價值等維度,最終評選出通用人工智能領域27個兼具創新性與應用性的成果。
論壇中還發布了《2023大模型和AIGC產業圖譜》,包含行業應用,產品服務,模型與工具和基礎層四個主要部分,深入梳理了大模型和AIGC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狀況,詳細展示了大模型和AIGC產品分類及分布態勢,以期把握產業發展趨勢,持續幫助需求方遴選大模型和AIGC產業鏈上下游優質產品服務,不斷推動供應方開展大模型和AIGC相關技術與產品服務前瞻預研。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院長廖運發在論壇中提到:“大模型正在讓AI變得更有魅力,但要實現AI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建立信任和安全體系;第二開展協作、構建生態。”這些重磅發布,正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從技術包容、共治共創層面,深度探討AI可持續發展的體現。接下來,中國信通院將采取更多行動,推動AI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人類社會的繁榮和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上午論壇有近20多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專家參會,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何曉冬、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梅濤、百度集團副總裁袁佛玉、昆侖萬維CEO方漢、NVIDIA英偉達中國區首席技術官賴俊杰、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兼AI負責人Ziad Asghar、九章云極DataCanvas 聯合創始人尚明棟、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阿里云智能副總裁錢正平等,這些參會專家圍繞AI大模型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及趨勢,貢獻了10余場主旨演講。

其中,吳志強院士、梅濤院士、何曉冬院長分別就未來趨勢、應用場景、技術演進做主旨演講。吳志強指出了AI走向智能時代的關鍵架構“眾腦”,梅濤分享了AI大模型在多模態領域的應用潛力,何曉冬則著重講述了AIGC的歷史演進及未來發展前景。

在圓桌論壇環節,清華大學國強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首席研究員聶再清、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教授喬宇、商湯"商量SenseChat"技術總負責人王歷偉、螞蟻集團機器智能部副總經理張天翼、云天勵飛副總裁肖嶸等進行了“AIGC發展挑戰與趨勢透析”的討論。他們就AI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挑戰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推動AI技術的創新和普及提出了建議。
2下午場·聚焦可信AI共治共創
共商影響未來的關鍵議題

下午場2023聚焦·大模型時代AIGC新浪潮論壇—可信AI專場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辦公室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清華大學和螞蟻集團聯合主辦。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局長王天廣致辭表示:人工智能領域參與主體眾多,既涉及技術問題,又涉及政策問題。既是一個倫理問題,又是一個法律問題。唯有各方攜手并進,才能營造出既能防范技術風險實現可信發展,又能促進技術創新引領行業潮流的良好氛圍。王天廣指出:在今天活動中來自產學研等各領域專家,將圍繞可信AI這一主題共同討論和謀劃人工智能的可信發展,我們深信這將對我國AI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可信AI成為新階段平衡創新發展與風險防范的關鍵手段,是構筑高質量發展優勢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安全底座。今天的論壇是面向新一輪人工智能創新浪潮之下可信AI發展最新的集中體現”。
可信AI的專題討論中,來自學術界、產業界、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的30余位業界頂級專家,從構建可信AI的不同角度和層面貢獻了7場主旨演講,并針對AI技術的倫理、安全、可解釋性、隱私保護等方面提出了諸多有益的觀點。這些專家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學院兩院院士楊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螞蟻集團機器智能部總經理王維強、西安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特聘研究員藺琛皓、OPPO終端軟件安全專家楊明慧、合合信息智能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唐琪、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等等。
其中,何積豐院士發表了《可信人工智能展望》的主題演講,楊強院士給出了《可信聯邦學習與聯邦大模型》主題報告,曾毅研究員給出了《從人工智能大模型倫理到有道德的人工智能》的主旨演講。
在下午可信AI主題論壇中還有一系列的重磅發布:



清華大學副教授李琦、中國信息研究院華東分院院長廖運發和螞蟻安全天筭實驗室主任張天翼共同發布《可信AI技術和應用進展白皮書(2023)》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括螞蟻集團發布《可信AI技術和應用進展白皮書(2023)》,梳理和總結可信AI和大模型近期技術和應用情況,包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對可信AI發展狀況與政策全面梳理和把握,也包括螞蟻集團可信AI產業界扎實實踐和落地工作,以及清華大學帶來大模型安全見解和內容。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聯合西安交通大學、OPPO發布《可信賴AI安全隱私技術研究白皮書》,聚焦于深度學習算法為核心AI技術存在安全問題,以AI系統訓練、推理以及應用全生命周期為主線,攻防兩個角度歸納總結八項代表性關鍵可信賴AI技術。
螞蟻集團聯合清華大學發布AI安全檢測平臺蟻鑒2.0,相比“前代”,新增了AIGC安全性、AI可解釋兩項評測能力,可服務于數字金融、教育、文化、醫療、電商等領域的大規模復雜業務場景。

在圓桌討論環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副總工程師陳俊琰、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杜博、螞蟻集團大安全技術總監郭振宇、上海匯正財經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顧晨浩、富數科技首席科學家陳立峰、瑞萊智慧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院長張偉強等業內專家進行了主題為“共治共創,促可信AI創新發展”的思辨。各位專家一致認為,共治共創是促進可信AI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行業、學界和政府應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為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未來貢獻力量。
聚焦·大模型時代AIGC新浪潮論壇現場座無虛席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聚焦大模型,智創新未來",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舉辦的年度國際性高端人工智能領域的交流活動。今年已經是第六屆了。大會以"全球視野、跨界融合,商業賦能,創新聚智"為特色,定位于專業的"AI頂尖峰會",緊密圍繞著當前人工智能產業領域的迫切問題,進行深度交流、探討。六年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承辦的前沿主題論壇,已經成為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