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搭載AI智能芯片的相機、登上太空的鏡頭……這個展覽“有看頭”

搭載AI智能芯片的相機、登上太空的鏡頭……這個展覽“有看頭”

新火種    2023-10-28

AI時代,為攝影帶來了哪些新變化和新趨勢?

8月10日,第24屆上海國際攝影器材和數碼影像展攜手第39屆中國·上海國際婚紗攝影展覽會、2023上海國際兒童攝影展覽會(以下簡稱2023上海國際影像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同時開幕。本屆上海國際影像展的展出總面積近8萬平方米,共吸引了400余家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阿聯酋、德國、白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參展企業參展。

本屆影像大展以“擁抱影像數字化”為主題,展示影像商業消費場景的多層次、個性化升級,并融入智能化AI、4K/8K傳輸、云管理等創新技術,在器材迭代更新、輔助設備、鏡頭、穩定設備、燈光場景設計、傳輸等領域打造高質量解決方案。

搭載AI智能芯片的微單相機在展會上亮相。澎湃新聞記者俞凱 圖

3款搭載AI智能芯片的微單相機在展會上亮相。這3款相機采用基于深度學習的AI智能芯片,專門用于處理大量數據,具備先進的主體識別功能,可智能預測和處理人的身體姿態信息,提高相機對主體識別的精確度,并以高分辨率影像捕捉和記錄。

在中國空間站拍攝《飛越蒼穹》的國產鏡頭也來到展會。

2021年9月20日15時,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一批精心研制的國產拍攝器材送上太空,同神舟十三號乘組的航天員們匯合,首次在太空完成8K超高清拍攝以中國空間站為題材的紀實巨幕影片《飛越蒼穹》,為中國人的太空之旅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

參與太空拍攝的三套國產老蛙鏡頭被帶到了展會現場?。澎湃新聞記者俞凱 圖

此次太空拍攝的設備采用“8K、50幀、全畫幅”的技術標準,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在太空中拍攝影像的最高技術標準。

在上海國際影像展上,參與本次太空拍攝的三套國產老蛙鏡頭就被帶到了現場。據參展人員介紹,這三套太空鏡頭各有不同的“絕招”。其中,全畫幅大光圈35毫米T1.0電影鏡頭擁有T1.0超大光圈,可帶來更大的通光量,即使在光線不足的昏暗環境下,也能讓航天員們拍到明亮且純凈的畫面。而35毫米的小廣角焦段既能記錄更多環境內容,也能兼顧近景拍攝;全畫幅2倍微距100毫米T2.9電影鏡頭,則可以拍到肉眼難見的細節之處,常見的畫面在微距鏡頭里完全是另一番模樣。另外一款則是全畫幅“零”畸變超廣角14毫米T2.6電影鏡頭,憑借14mm的超廣焦段和“零”畸變光學設計,以及T2.6的大光圈加持,在此次太空之旅拍攝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參展人員告訴記者,就像國產手機一樣,國貨影像器材開始進入消費者視野,以老蛙鏡頭為例,同類型鏡頭的價格約相當于國外大廠品牌的三分之一,目前其產品的出口比例已占到八成,遠銷歐美、日韓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