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財富管理行業呈現互聯網化、智能化、開放化三大特征
9月8日,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2023Inclusion·外灘大會財富管理行業論壇上表示,我國數字經濟快速增長,包括財富管理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運用數字技術帶動行業發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外灘大會
“數字技術持續推動財富管理行業生態變化,并呈現出互聯網化、智能化、開放化三大特征,持續優化投資者理財體驗,助力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肖鋼稱。
肖鋼認為,財富管理行業大規模數字化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各類貨幣基金出現使得財富管理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普惠、便捷的理財產品和體驗觸手可及。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普及應用,以及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大幅增長,各類資管機構和財富管理機構積極擁抱數字化,“以客戶為中心”逐步走出一些新業態、新模式。
“從產品的互聯網化,轉向服務的互聯網化,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肖鋼認為,在互聯網化上,行業機構初期是把專業產品轉移到線上銷售,不斷豐富產品類型。隨著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產品同質化問題需要服務差異化來彌補,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平臺圍繞產品投研、資產配置、持有陪伴等用戶投資全生命周期,探索相應的服務模式。比如,理財直播、理財社區已經基本成為行業陪伴和投教的標配。
在智能化上,肖鋼表示,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財富管理行業各個環節,支持投研、產品設計、用戶運營、投資決策、服務陪伴等智能化持續升級。其中,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知識圖譜、多輪對話等智能技術應用,智能理財助手和專業理財師相配合的“人機協同”模式,使用戶分層服務更高效化、精細化、專業化。“全委托”的智能投顧方興未艾,特別是在“顧”的方面,智能化應用仍有很大空間和潛力。
“數字財富管理服務的探索,離不開行業‘開放共建’的生態模式。”談及開放化特征,肖鋼認為,基于線上技術優勢和用戶基礎,互聯網平臺較早開始了探索,比如從開放機構自營陣地,到體系化開放數字服務矩陣;從觸達客戶到理解客戶、陪伴客戶等。
肖鋼指出,如今,開放式的財富管理平臺也成為大型銀行的“標配”,能夠幫助資管機構低成本、高效率地開展數字化服務,也讓財富管理平臺匯聚不同機構的專業優勢,豐富平臺的服務厚度,為客戶創造增量價值,提升服務體驗。財富管理開放生態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效率,促進了各方共贏。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