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教席教授金耀初加入西湖大學:研發更加類人的AI系統
西湖大學10月19日宣布:歐洲科學院院士、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計算智能學會候任主席金耀初已全職加入該校工學院,任人工智能講席教授。

金耀初 西湖大學 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西湖大學了解到,金耀初1966年生,在浙江大學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1年獲德國魯爾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他碩士畢業后在浙江大學任教,后赴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起在德國本田(歐洲)研究院任資深科學家、主任科學家,英國薩里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智能講席教授、杰出講席教授,2021年任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工學院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據介紹,洪堡教席獎旨在吸引海外研究人員赴德工作,每年人工智能領域的獲獎科學家不超過6人。
金耀初長期從事人工智能與計算智能的理論、算法和工程應用研究,成果已應用于復雜工程系統的優化,包括本田公司的噴氣發動機、空中客車機體設計、液化氣碼頭設計等,以及汽車自適應巡航控制,多機器人自組織,醫學圖像處理,疫苗預測等。
人類是否會被人工智能(AI)取代?金耀初認為距離那一天依然遙遠,因為基于大模型的AI技術只能解決特定問題,還沒有自主學習、因果推理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
他認為,人工智能應該更全面、深入地向生物智能、自然智能學習,目前最成功的深度學習在許多方面是模仿生物,特別是人腦的學習機制,但要更全面地模擬生物智能還有兩個重要因素:演化與發育,即如達爾文提出的物競天擇、自然選擇等大自然演化的最基本機制,以及生命個體從誕生到成熟的機制,“我的研究目標,就是希望通過模擬并有機融合生物演化、發育與學習中最本質的機制,探索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新途徑。”
金耀初正在西湖大學組建“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實驗室”。“我想做的是可信、通用的AI,可以分為工業AI和通用AI,希望在應用和基礎研究兩個領域發力,更多地投入演化發育機制與人工智能結合的領域。” 金耀初表示,其中,“演化與發育神經網絡”的英文縮寫為“EDEN”(伊甸園),象征著人類產生時的懵懂階段,這一方向目前很小眾、能解決的問題也簡單,但他稱有信心在十年里研發出有自主學習能力、更加類人的人工智能系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