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來的終極形態,可能是奪舍人類?
當前人工智能現狀
2022年11月30日,OpenAl發布了ChatGPT,一款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基于在預訓練階段所見的模式和統計規律來生成回答,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寫代碼、寫論文、畫圖、作詩等任務。
隨著ChatGPT的爆火,國內外相關公司紛紛投入了大模型的研究與開發,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科學家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能夠會替代人類70%的工作,包括體力工作(人工智能通過控制機械或機器人智能化、自動化完成體力工作)。
人工智能與硬件的交互
然而與此同時,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性,未來人工智能的終極進化有可能是奪舍人類。
這并非是危言聳聽。當前人工智能的基礎是神經網絡,其實是參考了人類大腦的工作機理而提出來的。人工智能專家認為如果算力足夠大、算法足夠強、訓練的數據足夠多,技術發展達到某個臨界值之后,人工智能對信息的理解力就會堪比人類,甚至會超越人類。換句話說,人工智能進化到一定程度,會產生自主意識。
人類最典型的弱點是受到軀體的影響太大。不管是體力、大腦的計算能力還有信息存儲能力,都受限于我們肉體的構造。然而人工智能不存在這個影響,它可以加載在任何智能硬件上,包括工廠流水線、機械臂、汽車、甚至你家里的冰箱里面。理論上,一旦進行聯網,人工智能就可以利用分布式技術獲取無限制的算力(相當于人類有了無限容量的大腦),同時可以獲取到它的網絡可以觸及的任何硬件的控制權。
人工智能與人類的交互
當前,人機交互是幾乎都是通過對設備發出的相關指令完成的。人類與人工智能的交互也同樣如此,現在我們與ChatGPT的每一次交流,中間都隔著手機或者電腦,我們發出的指令通過手機或電腦的傳輸,到達后臺完成執行。
大家都知道,人類的所有行為包括意識、思考,都是通過神經系統中的電信號傳遞機制完成的。生物技術在快速發展,現在業內對腦機接口的研究已持續了超過40年,并取得了大量突破性進展。
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生物技術,當這三項重大技術均獲得重大突破的時候,在人工智能眼里,人腦就變成了一項生物硬件。人工智能的程序完全可以通過腦機接口進入人類大腦,就像加載在手機中、電腦中那么簡單。這個時候,它抹掉人類的意識和記憶就像將硬盤格式化那么簡單,輕而易舉的完成對人類的奪舍。
現在科學家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所蘊含的巨大風險,今年11月,英國將舉辦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邀請了世界各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政治領導人、專家和科技企業高管參加,目標是討論和制定人工智能的監管規則,以應對這項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希望人類在享受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的紅利的同時,能夠切實可行的對其風險進行管控,讓類似奪舍或控制人類這樣的終極災難永遠都不會發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