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發文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的自適應和數字化水平,業界這樣探討
10月25日訊(記者郭松橋 趙相鋒)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今日發布加強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融合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匯集一次能源、設備狀態、用戶側資源、氣象環境等各類信息,構建全網監視、全頻段分析、全局優化、協同控制、智能決策、主配一體的調度技術支持系統,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的自適應和數字化水平,實現調度決策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
對于電力系統如何更好數字化轉型,記者今日參加中興通訊與百度聯合舉辦的“時代的增量”系列主題沙龍,此次活動關注電力及鋼鐵領域,學術、企業界專家共同探討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各行業所遇到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
在主題分享環節,百度智能云能源電力解決方案總經理張宇表示,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新能源發電占比越來越高,為應對新能源的不穩定性對電網造成的沖擊,可以采用數據智能和基于時序數據的數據智能,進行基于AI技術的復合預測,提升復合預測的精度,對電網將要面臨的壓力做出針對性的準備。此外,目前電網面臨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集中式風站等參與主體的逐漸增多,電網的復雜性和對調度響應的時間要求就會變得越來越高,因此基于AI技術的調度大腦就非常有必要。
對于如何發揮電力數據的經濟價值,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數字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傅成程表示,要結合電力數據和目前的發展對未來的趨勢進行研判,充分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可以進行的工作,例如將“電網一張圖”運用到新能源領域,可以提升產業化效率。此外,還可以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日常的智能化辦公。因此要調動電力數據,通過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從而實現數字化轉型。
注意到,從政策的角度上,有關部門也在數字技術推動電力系統轉型方面做出引導。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以數字化智能化電網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實體電網數字呈現、仿真和決策,探索人工智能及數字孿生在電網智能輔助決策和調控方面的應用,提升電力系統多能互補聯合調度智能化水平,推進基于數據驅動的電網暫態穩定智能評估與預警,提高電網仿真分析能力,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然而,隨著數字技術與電力系統融合逐漸深入,電力系統轉型所面臨的挑戰也逐漸顯現出來。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數字技術賦能電力系統轉型的過程中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第一,數據整合和處理的挑戰。電力系統數據量龐大,且數據種類繁多,如何有效整合,將數據集中處理形成資源價值,對于電力企業是一個挑戰;第二,數據安全隱私的挑戰。電力數據中包含隱私信息,能夠反應個人企業的真實情況,這就要求電力企業在獲取數據的時候獲得用戶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第三,數據算法和維護的挑戰。電力數據挖掘價值,需要算法支持。形成算法解決能力,對電力企業是個挑戰;第四,法規和政策的挑戰。數據合規趨嚴,合規是最優先的,數據獲取、儲存、應用、銷售都要符合政策規則。
盤和林進一步對表示,為應對挑戰,首先要完善數據基礎設施。在電力系統中嵌入數據收集的設備,并對海量電力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儲存。
其次,還要完善數據安全設施。要形成數據安全使用機制,也要有數據安全的異常點監測技術,牢牢把握數據安全閥門。
最后,要構建數據應用能力。電力企業IT部門要實現數字化,獲取數據算法能力,挖掘數據要素價值,為企業發展提供業務增量。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