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發布國內首套醬酒智能釀造標準體系國臺酒業引領中國白酒走進“智釀時代”

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發布國內首套醬酒智能釀造標準體系國臺酒業引領中國白酒走進“智釀時代”

新火種    2023-10-26

黃花白酒醉重陽,紅葉題詩寄故鄉。10月23日,適逢重陽佳節,“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國臺2024年度質量誓師大會”在貴州茅臺鎮隆重舉行。

重陽下沙,是茅臺鎮千百年來恪守的傳統文化,其代表著開啟新一輪醬酒釀造序幕。而茅臺鎮的醬酒釀造工藝復雜,堪稱中國醬酒的最高水準。如何讓古老的傳統釀酒工藝在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中煥發新活力,推動白酒智能釀造的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白酒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image

20多年來,國臺酒業在上述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扎根茅臺鎮以來,國臺酒業始終堅持“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在傳承中創新發展,并成功構建了智能釀造的系統集成體系,推進傳統釀造向智能釀造轉變,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引領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在此次活動上,國臺更重磅發布了“智能釀造標準體系”,這是國內首套醬酒智能釀造標準工藝體系,也是國臺智能釀造的規范與總則,國臺智能釀造道路的基礎與先決條件。

守正創新 國臺智能釀造提升美酒品質

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刻演變,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正在不斷加速。而白酒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速智能化轉型是“十四五”期間的應有之義。實際上,中國酒業協會在《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以智能釀造推動創新發展,深入推進關鍵工序智能化,推動白酒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各大白酒企業也積極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智能釀造已成為技術競爭的新高地。在中國白酒品類中,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最為復雜。這也注定醬香型白酒智能釀造產業化的創新并不容易。而國臺智能釀造產業化的探索與創新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始于國臺立業的2001年,通過十年“學藝”,做到正宗業實;第二階段從2011年算起,以智能化釀造提升傳統產業,探索醬香型白酒產業新型工業化。

在“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原則下,通過多年的積累,結合生產實踐不斷修正優化,歷經6次技藝迭代升級。從機械制曲取代人工踩曲,機械化、自動化釀造代替了人工釀造。如今,國臺酒業初步構建了智能釀造的系統集成體系,并成為國臺酒業差異化系統競爭力的根基、國臺中國新名酒的品牌底色。

如今,國臺酒業智能釀造產業化顯著成效。按單位產品計,國臺智能釀造車間耗水量降低78%,耗天然氣量降低17%,綜合能耗(水、電、天然氣)比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清潔生產標準白酒制造業HJ/T402-2007》醬香型白酒一級指標降低53%,基酒人均年產能提高60%,勞動強度大幅降低,產品質量更加穩定可控,這些都是智能釀造引領綠色生態發展的生動實踐。2021年,貴州省工信廳遴選29個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應用案例,國臺酒業是入選唯一酒企。

image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 閆希軍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表示:“國臺堅持守正創新,用科學手段探索醬酒生產未知領域,用數字化解秘傳統釀造技藝,打開過去做‘糊涂酒’的‘黑匣子’。國臺創新智能制造過程中注重向空間要效益,注重節約土地;向時空要效益,用虛擬的機器人來把傳統的經典的、工藝要領再現到生產工藝流程中;向技能要效益,把人的效能變成智能的人工,提高生產效益。”

與時俱進 多位重量級嘉賓點贊國臺智能釀造

在此次活動上,國臺發布了智能釀造標準體系。作為國臺對智能釀造實踐系統復盤后所凝聚的成果,《國臺智能釀造標準體系》共分為7個部分、534個標準文件。

image

據悉,該體系具有傳統工藝的數字化解析(國臺將工藝細化為30道工序、269個環節、1071項指標)、標準的先進性、基于智能設備的標準、標準的系統性與全面性、數據采集、監控標準化:數據采集、監控的自動化與標準化、釀造生產全流程標準化等特點。借此體系,國臺可以進一步保障產品質量優質恒定、提升工藝質量穩定性、驅動釀造工藝不斷優化,同時完善質量管理與可追溯性,并支撐國臺智能釀造升級與完善,助力行業轉型升級。

多位與會領導及專家對國臺智能釀造表達了高度認可。

image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前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 龍永圖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前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表示,希望國臺的創新基因能夠傳遞到更多的企業當中去,推動茅臺鎮乃至整個貴州的白酒取得實質性的大發展。

image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 宋書玉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表示,從國臺實踐來看,通過研究之路不斷提升裝備水平,提升機械化釀造水平,提升質量和效率,一定是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希望國臺能以數智釀造釀造出更美的美酒。

image

江南大學原副校長 徐巖

江南大學原副校長徐巖表示,在如何做好傳統產業創新方面,國臺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相信國臺能夠在在中國白酒的智能化、工業化道路上更進一步,做更優質的酒。

image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歐陽勁松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認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白酒等傳統行業也不例外,這就迫切需要像國臺這樣的龍頭企業錨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在探索實踐中總結形成國臺模式、國臺方案、國臺標準,為白酒等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扎實推進工業化跑好第一棒、樹立新標桿。

image

仁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趙久毅

仁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久毅評價,國臺在智能釀造和新型工業化探索方面率先取得突出成果,為產區新型工業化轉型提供了實踐方向。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閆凱境表示,在“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原則下,國臺初步構建了智能釀造的系統集成體系,基本證明了醬香型白酒的智能釀造是行得通的,而且成為國臺差異化系統競爭力的根基、國臺中國新名酒的品牌底色。

image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 閆凱境

科技引領 探索醬酒生產未知領域

具體來看,國臺酒業的智能化布局,貫穿從建設高粱種植基地、機械制曲、智能釀造、直到數字營銷等269個環節的全鏈條、系統化創新。

例如,從原料種植開始,國臺酒業所采用的“智慧農業系統”數字賦能了自有糧食基地建設,對各種信息進行數字化管控;在原料篩選上,國臺酒業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與化學計量學的總淀粉定量模型、直鏈淀粉定量模型等實現了不同產地高粱的快速鑒別,保障高粱收儲品質。

又比如,在品酒與勾調上,國臺酒業創造基于感官評定、氣相色譜分析、紅外光譜控制的三級質量控制體系,將紅外光譜與計算機結合,研發品酒機器人,將人工品酒與儀器品酒相結合,實現“智能品酒”新模式,克服了感官評定容易受到評酒員身體狀況、情緒及評酒環境影響的白酒質量評價系統,使傳統的品酒技藝從憑經驗控制,上升到數字化、標準化的控制。

image

在探索智能釀造過程中,針對無法數字化表達的關鍵工藝,國臺進行了集中科研攻關,形成了大量新技術、新方法標準。就在重陽節的前一天,由國臺酒業集團和天津科技大學共同開展的“醬香型白酒發酵過程微生態調控及品質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通過了專家鑒定。該鑒定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原校長孫寶國,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等專家及行業領導組成,權威性十足。該項目為講清楚微生態演替變化規律的認識,解析了不同品質釀造過程中風味物質的變化差異,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和實踐手段。

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表示,國臺的科研努力方向,是始終圍繞“釀好酒、酒好喝、酒喝好”這三個根本問題開展,實踐上始終堅持消費需求為導向,通過不斷破解影響健康和風味的基礎的和重大的科學問題,做更正宗和相對更健康的好酒,努力讓酒釀得明白,讓消費者喝得明白、喝得健康。

閆希軍指出,國臺在創新發展、在智能制造和智能釀造、天人智釀的道路上已經邁開了堅實的一步。

據了解,今年重陽下沙,國臺下沙總投產2萬噸,其中智能釀造車間產量突破1萬噸,實現了新的跨越。同時,在當天活動上,國臺管理班子代表在國臺酒業集團總經理張春新帶領下進行了質量宣誓,持續強化全員“視質量為生命”的信仰和行動。

image

如今是品質消費的新時代,更是科技引領的時代。國臺酒業用“數字化解析傳統技藝,智能化再現人工工匠,標準化持續提升質量”,正通過智能化釀造,為每一位愛酒、懂酒、品酒的消費者獻上致敬時代的一杯好酒。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