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10月24日(星期二),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三維度解碼“流動”大數據:經濟“脈動”增強
10月23日,今年我國第1000億件快遞產生,比去年提前了39天;前9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28.97億噸,貨物運輸保持高位運行;三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1.5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1.6%……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流動”大數據彰顯著經濟“脈動”的活力,客流、物流、資金流三維度折射出我國消費需求加快釋放,經濟回升向好的步伐正在加快。
滬深交易所啟動企業債券受理申報
10月23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滬深交易所正式啟動接收企業債券的受理申報。截至23日,上交所共承接239單在審的企業債券項目,擬募集資金合計3397億元,資金主要投向交通運輸、產業園區、新型城鎮化、安置房建設等國家戰略支持的領域。同日,深交所網站公司債券項目進度信息欄目也對外披露了企業債券平移項目的申報材料。
倉位水平高企 私募短期策略聚焦結構性機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市場情緒出現波動的同時,部分主題及細分賽道仍表現出現較強韌性。第三方機構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現階段國內股票私募機構的整體倉位水平仍保持在年內相對高位。多家受訪的一線私募表示,在市場主要股指普遍回調的背景下,市場進一步向下的調整空間預計較為有限,中期機會大于風險,在策略應對上應聚焦結構,關注選股和組合布局。
機構稱A股估值偏低 市場迎布局時點
10月23日,A股市場震蕩下跌,三大指數均跌逾1%。個股表現不佳,超4700只股票下跌,近40只股票跌停。資金情緒謹慎,滬深兩市主力資金凈流出288.69億元。分析人士認為,當前A股估值處于底部區域,與2022年兩次底部相近,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從中長期看當前是較好的買點。
上海證券報信號!匯金公司再次出手買入ETF
10月23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公司”)公告,匯金公司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612家公司三季報折射經濟復蘇力度 超七成前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已有612家A股公司披露前三季度業績或業績預告,其中超過七成公司實現同比增長,近三成公司第三季度實現了業績環比增長,充分彰顯出中國經濟韌性強,復蘇有力度。
踏空風險高于資產下跌風險 基金經理看多做多
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之際,部分基金經理開始看多做多,自購其管理的基金。有基金經理認為,在市場預期的低點應該樂觀一些,從長期來看踏空的風險高于資產下跌的風險。另外,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在展望四季度市場時也表達了樂觀的看法。
看好!外資時隔兩個月再增持人民幣債券 境外機構9月買入人民幣債券約百億元
時隔兩個月,境外機構再增持人民幣債券。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19萬億元,約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2.4%。這也意味著,今年9月,境外機構買入人民幣債券約百億元,為今年6月以來首次增持。
證券時報匯金公司買入大盤藍籌ETF 并將繼續增持
10月23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發布公告稱,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匯金公司此輪增持的是大盤藍籌ETF。
熨平資金面波動 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7020億
10月23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808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1.8%不變。由于當天有106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央行在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7020億元。
交易所正式接收企業債券申報 在審項目完成平移
10月23日起,滬深北交易所正式接收企業債券的受理申報。據悉,遵循尊重實際、便利市場的原則,企業債券在審項目的平移工作已于昨日順利完成。
部分投行過度激勵問題突出 監管將開展常態化檢查
證券時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近日,證監會機構部下發最新一期《機構監管情況通報》,通報了對8家券商開展投行內控及廉潔從業現場檢查、處罰的情況。
證券日報中央匯金公司買入ETF 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10月23日晚,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公司”)發布公告稱,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農業農村部:引導資金土地人才投入鄉村建設
10月23日,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總結推廣“千萬工程”經驗,把住以人為本的基本立場、把準統籌協調的科學方法、把握穩扎穩打的節奏力度,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動,推動學習運用走深走實。
市場人士探討設立平準基金 專家稱需慎重對待
近期,國金證券、國信證券、東吳證券、華鑫證券、中信證券等多家券商陸續發布研報觀點,探討設立平準基金的可行性。有關專家認為,從海外和歷史的經驗來看,平準基金具有提振股市信心、推動股市發揮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長期資金入市迎來窗口期 多措并舉助力規模增長“加速度”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表示,扎實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壯大各類中長期投資力量。
經濟日報促進經濟金融循環不斷暢通
金融作為血脈,與經濟肌體共生共榮。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信貸結構繼續改善,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在歷史同期高點,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多增,經濟金融循環不斷暢通。接下來,應在激活小微民營企業活力和滿足重點領域融資需求等方面精準施策,促進經濟金融循環不斷暢通,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改善有限
受季節性需求回升、制造業邊際改善等多重因素影響,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在三季度出現改善跡象。不過,由于面臨利率持續高企、通脹黏性增強、消費者信心不足等壓力,其需求改善程度有限,且面臨進一步萎縮的風險。
人民日報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
10月23日,國新辦舉辦發布會,介紹今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全力抓好穩產保供,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努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力度總結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鄉村發展建設治理,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農業再獲豐收、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
民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方案 計劃到2025年底老年助餐服務網絡形成一定規模
記者23日從民政部獲悉: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計劃到2025年底全國城鄉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覆蓋率實現較大幅度提升,服務網絡形成一定規模。到2026年底,全國城鄉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覆蓋率進一步提升,服務網絡更加完善,多元供給格局基本形成。
21世紀經濟報道2024年提前批地方債前瞻:今年11月或12月頂格下達額度
據中國人大網,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授權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議案10月20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作草案說明。
體外診斷行至關鍵時期 上海加速推進行業標準化與一致化
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精準醫療推進、醫療保障投入增長等因素影響,體外診斷(IVD)作為生物醫藥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的前提基礎,近年來,呈現持續高速的增長趨勢。
第一財經從特斯拉到富士康 超級AI工廠的“標配”是什么
達索系統(DassaultSystèmes)是全球主要的工業軟件廠商之一,該公司擁有數字仿真軟件平臺3DExperience。“利用我們的數字模擬仿真平臺,福耀玻璃加速了52000多種玻璃材料的研發,這個工作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還在探討如何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去賦能玻璃材料的創新工程設計,以確保數字化的連續性在制造業上的突破。”達索系統亞太區執行副總裁許善淞近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貨基拋售、債券供給加大、資金趨緊 債市回調何時休?
2023年上半年被“債牛”主導,不過,債市回調的程度從8月起漸強,穩經濟措施、資金面擾動、資本新規影響等都是主因。近期再融資債加速發行也加大了流動性壓力。
經濟參考報政策信號逐漸清晰 積極因素不斷積累 機構看多中長期市場
近段時間,A股市場面臨較大壓力,上證指數失守3000點大關,市場情緒陷入冰點。自8月下旬以來,包括投融資端改革、上市公司分紅制度改革等多項利好政策已陸續落地,三季度經濟數據也出現改善勢頭。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政策信號清晰,市場積極因素正在不斷積累。從中長期視角來看,權益市場對于基本面及風險的定價已較為充分,只是投資者悲觀情緒的修復仍需要一些時間,預計市場正處于底部蓄勢階段,整體機會大于風險。
匯金公司再度出手買入ETF
10月23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公告稱,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業內人士指出,匯金公司此舉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引導中長期價值投資資金進場。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