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中國機器人的“一帶一路”足跡:從形象展示到落地應用

中國機器人的“一帶一路”足跡:從形象展示到落地應用

新火種    2023-10-25

  該負責人透露,因迪拜的室外環境溫度最高可達50,為了保證機器人能夠在高溫中持續工作,特斯聯專門在長沙開辟了機器人測試場,在高3米、面積為20多平方米的溫箱中,機器人的工作溫度被調高至60,工程師們通過觀察機器人在溫箱中的任務執行情況和續航時間來評估其穩定性。最初,機器人的電池和顯示屏不到1小時就“陣亡”了,之后工程師們通過重新設計內部風道、加裝風扇、為顯示屏擋板一側增加紫外線防護設備等方式,將機器人在60環境下的續航能力提升到4小時。而同期歐洲對手的續航能力僅為3小時,且同等溫度下充電時長是特斯聯泰坦機器人的2倍。

  特斯聯指出,“當下,中東地區主要國家正在思考通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技手段,對產業結構進行重新調整,憑借不斷向好的國際關系、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國內的科技代際差,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中東地區成為中國創新企業出海的新選擇。不過,在出海中還需著重注意商業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求同存異式地發展。經過迪拜世博會的錘煉,特斯聯團隊在戰略、業務、營商格局等層面都實現了快速迭代,還吸引了中東背景的投資機構Investcorp的投資。”

  機器人不當“花瓶”,落地商用場景

  在采訪過程中,特斯聯方面強調了機器人落地的實用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勞動力短缺、降本增效的作用。無獨有偶,產業內多名受訪人士也表示認同,機器人不再只是充當門面、提升品牌形象的“花瓶”,而是非常接地氣地應用在商業場景中。

  云跡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的服務機器人已覆蓋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是為酒店客人提供引領、送物服務等。值得注意的是,酒店服務機器人部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與電梯系統連接。該負責人指出,云跡科技采用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方案,能夠實現全球99.9%品牌的電梯連接,目前已與通力電梯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并實現了與三菱電梯對接物聯方案,進一步加快機器人服務出海步伐。

  特斯聯方面告訴記者,特斯聯于2021年在迪拜設立了中東及北非總部,進一步打開并深耕中東和非洲市場。同年,特斯聯與阿聯酋投資巨頭穆巴達拉旗下科技平臺Injazat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將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底層科技合作為突破口,推動一系列涉及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等在內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在中東的落地實施。特斯聯還承接沙迦圖書館及文化中心“智慧之屋(House of Wisdom)”的智慧化升級項目,目前已落成并簽收。除此之外,特斯聯還與中東地區的外賣配送平臺Talabat、迪拜警察局、阿聯酋航空等達成合作,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中發揮實用價值。

  以阿聯酋航空為例,特斯聯基于泰坦服務機器人的標準化功能進行二次場景化定制,提供了自動值機服務機器人,通過掃描護照和人臉識別并確認旅客信息,經確認后發送電子登機牌至旅客郵箱,并指引登機口路線,大幅提升了值機的便利與快捷。

  可復制的“中國思路”與廣闊前景

  機器人的商業模式是什么?特斯聯方面回答稱“機器人即服務”(RaaS,Robot-as-a-Service),這種靈活的創新商業模式,讓需求方不僅可以選擇直接采購,還可以選擇機器人租賃、運營維護和服務一體化的一站式機器人解決方案,降低部署機器人系統的資金和能力門檻,實現服務的升級改造。在特斯聯的國內及海外企業級客戶合作中,機器人數量從單臺、數十臺,到上百臺不等,類型則從單款、多款,到全系列產品,機器人足跡遍步全球,機器人的服務周期從一天、一周到最長的182天。近年來,特斯聯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加速拓展新加坡、中東及非洲等地區,打造可落地、可復制的智慧城市及智慧能源端到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同樣,云跡科技負責人也表示,未來公司會不斷研磨產品的海外適用性,為更多用戶帶來便捷服務。

  記者觀察到,在大型國內及國際論壇、展會、賽事中,各種形態、不同功能的機器人產品越來越常見,細分賽道越來越多,應用場景覆蓋教育文化、餐飲配送、工業生產制造、特種服務等多個類別。公開數據顯示,在一些發達國家,機器人租賃滲透達到了30%,中國目前這一數字只有4%,其中10萬元至100萬元區間的機器人租賃滲透率不到1%。在我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各個領域的機器人租賃或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市場。前不久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發布的《中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市場潛力的不斷挖掘,全球機器人產業保持增長態勢,中國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汽車和電子行業仍是機器人應用程度最高的領域,人形機器人發展迅速。機器人作為科技創新的璀璨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全球主要工業國家將機器人作為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加快戰略布局,豐富技術儲備,完善產業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