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資訊|科技與人文對話:“人工智能本身也需要人文藝術”

資訊|科技與人文對話:“人工智能本身也需要人文藝術”

新火種    2025-05-12

日前,理潤申城·徐匯“理論匯客廳”啟動儀式暨科技與人文對話活動,在徐匯區模速空間舉行。市區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宣講團隊代表及大模型相關產業企業代表170余人出席活動。

首場科技與人文對話活動聚焦“深度思考:技術奇點與人類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圍繞“迎接智能時代”主題,深入剖析了歷次工業革命的啟示、新工業革命的驅動力、人類邁向智能時代的趨勢、智能化系統的三大支柱以及智能化在智能時代的主旋律。他指出,歷次工業革命均是科學與技術交叉推動的結果,當前的新工業革命受環境問題、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三大因素驅動,人類正邁向智能時代。智能化系統依賴動態感知、智慧識別與自動反應三大支柱,傳感器技術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智能化作為智能時代的主旋律,將滲透到實體技術的各個方面,推動產業跨越式發展,需要進一步厘清發展脈絡、夯實學術基礎、創新關鍵技術、擴展應用場景,始終堅持探索與創新的科學精神。

市社聯主席王戰從科技金融、科技倫理和政府作用三個維度展開論述。在科技金融方面,他強調金融是賦能科技創新的關鍵,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離不開科技金融的支持。科技倫理層面,他指出人工智能涉及類腦技術革命,科技倫理問題凸顯,技術的發展不應導致人類價值觀的喪失,反而應該更加重視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人類最核心的能力和技能包括誠信、信任、人格的塑造以及文化的定力和韌性。這些價值觀和能力不僅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也是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關鍵。在政府作用方面,他認為政府應積極作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根據科技發展規律做好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王延峰教授以DeepSeek為例,闡述其在成本創新和架構優化上的突破,認為技術臨界點突破后將帶來產業核爆式發展,且中國在人工智能原創性上已有突破,提升了國家科技形象。他認為,生產力一線的事情更多地由AI、機器人去做,人類要更多從事人文藝術的工作。人工智能本身也需要人文藝術,我們不希望發明的機器人顛覆人類,要讓它的價值觀和人類保持一致。在教育領域,他提出人工智能促使教育模式變革,如高校教師需從教導轉向引導,基礎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分析》雜志主編成素梅探討了人工智能對人文科學的沖擊與融合。她認為人工智能引發社會從線性到復雜系統思維轉變,對人文社會科學帶來挑戰與機遇。挑戰在于人文社科需進行范式變革,如哈佛大學開設技術人文主義課程,關注科技與人文融合;機遇則在于人工智能發展促使全社會人文素養提高和價值自覺。她強調,未來教育應是雙向素養教育,文科生需掌握人工智能機制,理工科生要加強人文修養,避免陷入數據陷阱,確保人工智能與人類價值觀對齊,共同應對新興技術對人性的拷問和文明轉型的需求。

“理潤申城”是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由上海市社聯聯合本市各區委宣傳部主辦的一站式基層理論宣傳活動項目。“理論匯客廳”項目旨在加強市區資源聯動、凝聚思想共識、賦能基層宣講。今后徐匯將以理論匯客廳為平臺,進一步通過先鋒宣講矩陣搭建、智庫資源聯動、全域陣地覆蓋三大維度,全面開啟徐匯理論宣講創新實踐的新篇章。

當天的活動現場,市委講師團、市社聯與徐匯區委宣傳部還共同舉行了“理論匯客廳”——“傳習營”簽約儀式,三方將聚焦建立專家學者師資人才庫、加強專家指導與培訓、研究開發精品課程及理論指導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此外,還授予徐匯區委老干部局“光啟晚晴”五老報告團、徐匯區委黨校“心匯”理論宣講團等五支團隊“徐匯區理論學習宣講‘先鋒隊’”旗幟,激勵全區宣講力量涌現更多宣講活力。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共徐匯區委宣傳部主辦。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