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場景應用
智通財經APP獲悉,3月19日,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對在立法會會議上盧偉國議員的提問作出書面答復稱,香港政府在近年持續落實并推出一系列助力人工智能發展的措施,把人工智能發展策略落到實處。具體包括,數碼港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超算中心),加強香港的高階算力供應;推出30億港元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籌備設立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等。此外,為進一步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2025至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以引導及助力香港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場景應用。
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既是香港全力發展的關鍵產業,亦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及工業局)于2022年年底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藍圖》)已提出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為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發展制定了明確的策略方針及具體行動綱領。循著《藍圖》的發展策略,政府在近年持續落實并推出一系列助力人工智能發展的措施,把人工智能發展策略落到實處。重點工作包括:
(i)持續透過聚焦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的“air@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及其轄下的研發實驗室,培訓本地人才及匯聚全球頂尖科研人員,促進環球科研合作,包括在2023年支持在“air@innohk”平臺下成立專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
(ii)數碼港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超算中心),加強香港的高階算力供應;
(iii)推出30億港元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推動科研突破;
(iv)持續推動數據中心發展,包括就北區沙嶺創科用地改作數據中心及相關發展啟動改劃程序,以助力人工智能在內的數字產業發展;以及
(v)籌備設立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并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訂為其中一個主題板塊的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2025至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以引導及助力香港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場景應用。
政府已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及吸引海內外人工智能人才,以及推動人工智能在包括公共服務方面的應用。
在本地人才培訓方面,除了鼓勵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開辦切合香港發展所需的課程,壯大創科等重點范疇的人才庫,政府亦透過“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學生修讀指定的自資學士學位及副學位課程,為有殷切人力資源需求的特定行業培育人才,當中包括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電腦科學范疇。教資會亦于2023年撥款1億港元設立科教創新基金,以推動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利用創新和突破性科技推進教學革新及豐富學習體驗,并促進學術界與產業協作,培養大學生在數字化經濟環境中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世代人才。
此外,職業訓練局在政府支持下已于2023年11月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專注提供資訊科技及其他相關科技課程,涵蓋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不同范疇,以回應業界的人力需要。學院首屆學生已于2024/2025學年入學。
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亦資助本地企業讓其員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訓,當中包括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培訓。
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亦可報讀持續進修基金(基金)下提供超過20項與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并在成功修畢后可申領基金資助。
至于吸引海內外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合資格公司輸入海內外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實施快速處理安排。截至2025年1月底,共有152名來自人工智能界別的非本地人士根據“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獲準入境。此外,政府已在人才清單下納入資深人工智能專家等創科領域專業工種,符合相關專業資格的外來人才在申請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一般就業政策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時可獲得入境便利。
在應用人工智能包括提升數字政府服務方面,hkgai于今年2月宣布其自主研發的hkgai v1大語言模型,目標是在今年內將基于其大語言模型研發的聊天機器人推出市場,供市民大眾使用。政府于2024年年中已開始試用由hkgai本地研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文書輔助應用程式(“港文通”),協助政府人員進行文書撰寫、翻譯及摘要等文書處理工作。數字政策辦公室(數字辦)已邀請所有決策局/部門(局/部門)安排不同職系的政府人員參與試用計劃。此外,各局/部門在2024年至2025年陸續推出的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當中亦有接近一半涉及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科技的應用。上述及其他有關人工智能科技應用的項目主要由數字辦負責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總目710電腦化計劃分目a007gx(整體撥款)及政府其他的創科相關資源所支持。
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具備條件匯聚內地和國際數據,有利香港加強與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
政府一直通過粵港信息化合作專責小組協調和推動粵港兩地資訊及通訊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以及落實合作措施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此外,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于2023年3月簽署《粵港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粵港科技創新交流,強化兩地產學研創新協同?;浉蹆傻卣餐菩械幕浉劭萍己献髻Y助計劃亦一直鼓勵雙方的大學、研究機構和科技企業就不同科技范疇(包括人工智能)加強合作,推動在高科技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工作,提升兩地企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之一。特區政府于2024年11月發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闡述河套香港園區的愿景與使命、規劃布局、發展方向、策略和目標,當中提出在香港園區聚焦發展包括人工智能等核心前沿科技領域;強化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以及建立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機制,鼓勵海內外的人工智能企業落戶河套并拓展業務。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