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從財報表現看半導體內部變遷:新貴乘風AI老龍頭遭遇“成長煩惱”

從財報表現看半導體內部變遷:新貴乘風AI老龍頭遭遇“成長煩惱”

科創板日報    2025-05-10

《科創板日報》5月1日訊 技術的更迭往往伴隨著行業的洗牌與話語權轉移,半導體行業也不例外。

A股財報季塵埃落定,半導體行業主要玩家基本都交出了一季度答卷。一個個業績數字背后,是技術創新與市場選擇的雙重“淘汰制”:在上一輪行業上行周期中呼風喚雨的龍頭公司們,開始遭遇陣痛期,與此同時,由AI衍生而來的熱潮,正捧出新一批新貴。

總市值超過100億的半導體行業公司中,有13家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出現下滑,其中不乏格科微、卓勝微、斯達半導等熟悉的名字。

所處細分領域不同,這些公司給出的業績下滑理由也不盡相同。

例如射頻芯片龍頭卓勝微給出的原因包括季節規律等因素影響營收,產線產能爬坡初期成本高、折舊費用增加、競爭激烈影響毛利率;

功率半導體龍頭斯達半導表示主要在于技術和產品研發投入力度加大;

安防芯片供應商富瀚微則將業績下滑歸結為下游主要客戶策略性庫存控制,導致季度提貨節奏放緩。

而在凈利潤增幅前十的榜單上,AI明顯已成為了最關鍵的催化劑——從恒玄科技、寒武紀、瑞芯微到瀾起科技、思瑞浦、賽微電子,無一不是搭上了這趟東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已有了“寒王”之稱的寒武紀,如今其總市值站上4200億元,成為A股市值前三十名中,除中芯國際之外唯一一家半導體公司。

其一季度營收暴增4230%,凈利潤增超256%,而在過去8年間,其一直沒有擺脫虧損泥沼。寒武紀將該季度“反季節性創新高”的表現,歸因于公司持續拓展市場,積極助力AI應用落地,帶動收入大增。

恒玄科技和瑞芯微則都顯著收益與AI端側的需求爆發。前者表示,一方面智能可穿戴市場持續增長,國補明顯提振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公司智能手表芯片銷售占比提升,且銷售均價同比上漲;后者則指出AIoT市場增長迅猛,DeepSeek等國內大模型技術開源,為邊緣和端側AIoT帶來全新機遇。

至于占據凈利潤增速榜第一的士蘭微,則顯得沒那么“AI+”。作為功率半導體巨頭,士蘭微一季度扭虧為盈,其表示,年初以來面對國家政策拉動、芯片國產化進程加快的有利時機,公司持續加大對大型白電、通訊、工業、新能源、汽車等市場的拓展力度,同時規模優勢顯現,產品綜合毛利率明顯回升。

而之前正是通訊、工業、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旺盛需求,在上一輪半導體熱潮中托舉起了斯達半導、卓勝微等一眾行業龍頭。但即便手握技術和產線,占據規模化生產優勢,龍頭如它們,當下也沒有逃過周期影響和行業競爭壓力。

一面是卓勝微一季報中,由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增加,導致資產減值損失約5580萬元,損失規模同比擴大4888.88%,外界猜測公司存在存貨積壓或產品滯銷情況;另一面是寒武紀一季度末存貨27.55億元,較2024年年末的17.74億元大幅提升,同期預付賬款9.73億元,較2024年年末的7.74億元同樣大幅提升,被分析師解讀為驗證公司需求端景氣度以及自身供應鏈韌性,AI芯片業務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兩邊數據形成的殘酷對照背后,卓勝微所面臨的不僅僅是產能爬坡的陣痛,更是5G換機潮退卻后,消費電子市場增長邏輯的轉變。

上一輪是通訊、工業、新能源、汽車,這一輪是AI,下一輪半導體的增長引擎又會是什么?

這是留給芯片廠商們的問題,畢竟在這個技術為主導的領域,沒有永恒的霸主,只有持續進化的生存者。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