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華大智造2024年年報:多場景業務放量驅動增長“AI+”生態已現雛形

華大智造2024年年報:多場景業務放量驅動增長“AI+”生態已現雛形

新火種    2025-05-10

4月29日晚,華大智造(688114.SH)正式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收30.13億元,同比增長3.48%,其中基因測序儀業務收入達23.48億元,同比增長2.47%。

財報發布次日,華大智造開盤即走高。截至收盤,股價報收79.75元/股,漲幅6.48%。

在全球生物科技產業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華大智造憑借政策紅利與技術創新的雙重引擎,正成為國內基因測序產業的核心力量。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全球基因測序儀累計銷售裝機總數超4500臺,累計銷售裝機情況實現跨越式提升;同期公司占全球新增銷售裝機口徑的市場份額約為28.2%,較2023年提升9.5個百分點。

在行業整體相對低迷的情況下,華大智造逆勢微增長,背后是華大智造在國產化浪潮下全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凸顯,以及多場景應用的全面爆發。目前,公司已突破單一品類設備局限,構建起了覆蓋實驗室智能自動化、多組學平臺(細胞組學、時空組學)及生信計算存儲等多領域多環節的完整工具鏈。并通過深度融合AI技術,初步建成“AI+”生態,形成從樣本處理到數據洞察的智能閉環。一站式解決方案不僅為華大智造吸引了更多客戶,也印證了公司從“單一設備供應商”向“全生態一站式服務商”的轉型價值。

國產化進程加速 全產業鏈自主可控筑牢“安全底座”

在國際基因測序設備巨頭因美納(Illumina)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之后,產業鏈國產化進程加速,華大智造迅速成為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商等的替代首選之一,去年公司基因測序儀在國內新增裝機量的亮眼數據,也印證了其強產品力。

作為全球為數不多具備自主研發測序儀能力的企業之一,華大智造目前已成為一家實現大規模商業量產、覆蓋全應用場景、并同時擁有短讀長(DNBSEQ高通量測序)及長讀長(CycloneSEQ納米孔測序)測序產品的基因測序儀企業。

除此之外,技術自主性已經成為華大智造的核心壁壘。財報顯示,公司已實現從測序儀光機電系統、規則陣列芯片到AI算法的全鏈路技術突破,公司核心產品的供應鏈和技術來源已實現了自主可控,成功移除對美國等特定國家供應商和技術的依賴,有效保障了供應鏈安全性與技術獨立性。

去年全年,華大智造研發投入8.1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6.92%;2024年新申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516項,獲得專利授權及軟件著作權登記共296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39項,覆蓋核心原材料、關鍵工藝及人工智能算法等領域。此外,公司主導或參與起草93項國內外標準,包括填補國內空白的《單細胞測序樣本采集與處理規范》,進一步鞏固了行業話語權。

基因測序“普惠化”提速 多場景應用重塑增長邏輯

得益于研發投入與技術突破驅動,華大智造在全球范圍內基因測序儀銷售收入與新增裝機量持續提升。公司測序儀新增銷售裝機量近1270臺,創歷史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48.59%,其中納米孔測序儀實現新增銷售裝機近90臺,在國內納米孔測序儀招標領域市場份額占比超10%。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新增儀器市場份額已達約63.8%,中國區收入市占率也提升至39%。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全球基因測序儀累計銷售裝機總數超4500臺,累計銷售裝機情況實現跨越式提升;同期公司占全球新增銷售裝機口徑的市場份額約為28.2%,較2023年提升9.5個百分點。

在快速增長的數據背后,基因測序技術應用場景正在加速鋪開,從科研實驗室到病房診室、車間廠房甚至是田間地頭,測序儀隨之從“科研奢侈品”向“普惠工具”轉型。例如,2024年全國共有37款基因測序儀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可用于臨床檢測,有23款式基于華大智造DNBSEQ技術獲證,占國內總獲證數量的62%;公司針對農業育種的AgriHigh低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方案,年通量提升至38.4萬例,助力作物改良效率躍升。

除此之外,華大智造還制定“新雙十”拓展方向,拓展測序技術在疾控、海關、微生物、司法、動物疫病教育等領域新興應用。其中,公司攜手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推進國門生物安全技術標準化;還與法國研究基金會合作支持法國微生物群研究項目,推動MMHP聯盟的科學合作和研究。

臨床、農業等多場景需求爆發與放量,成為華大智造收入持續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年報顯示,去年華大智造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板塊實現收入2.09億元,同比2023年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相關的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增長36.69%,報告期內新增銷售裝機超500臺,逐步擺脫疫情相關需求的依賴,轉向科研、臨床等常規場景,優化產品組合以匹配長期市場需求;在新業務方向,細胞組學平臺隨著產品的更新升級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單細胞相關收入同比增長171.98%。

“AI+生命科學”生態崛起 定義基因測序新范式

隨著人工智能與智能化浪潮掀起,華大智造已著手融合“AI+基因測序技術”,構建全鏈條AI技術生態。

實際上,公司對AI的布局可以追溯回2023年,自博弈AI智能體Evo Play和近期對外公布的GLI業務(Generative Lab Intelligence)都是其前瞻性技術布局的成果和見證。有了AI技術賦能,華大智造得以進一步提升基因測序儀效率,以“工具+平臺+生態”的AI全棧能力,重新定義生命科學研究的效率邊界

在測序方面,公司今年2月推出全棧AI加持的自發光半導體測序儀——DNBSEQ-E25 Flash,該產品結合AI模型的堿基識別算法以及高算力邊緣計算設備,將SE50測序時長壓縮至2小時;在生信計算存儲領域,2025年第一季度,華大智造推出acube,深度融合DeepSeek、Evo2、AlphaFold 2等先進AI模型,通過混合推理引擎動態調度算力,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智能自動化方面,其也于2024年推出aLab Studio,深度融合AI大模型與自動化技術。并且,公司集成AI技術的“Design-Build-Test-Learn”全流程閉環解決方案及豐富參考方案庫,已在多組學前沿、分子育種、抗體篩選、生物制藥等多領域賦能超50家行業用戶,推動實驗室從“人工經驗”邁向“數據驅動”決策模式。

不僅如此,華大智造還與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聯合打造了“全自動無人化黑燈實驗室”,已成為AI賦能科研的標桿性案例。該實驗室集成華大智造自研移液機器人、超低溫自動化生物樣本庫、基因數據中心一體機等核心設備,可有效支撐十萬級別人群隊列運轉,并成功應用于由北京師范大學牽頭的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中國學齡兒童腦智發育隊列研究”的基因組學方向工作。

從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到“黑燈實驗室”的“AI+”革命,從臨床診斷到農業育種的技術普及,華大智造“工具+平臺+生態”戰略正推動公司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創新。未來,隨著政策紅利與技術勢能的持續釋放,華大智造有望以“中國標準”重塑全球生命科學競爭規則——這不僅是國產硬科技的突圍,更是中國科技企業從“跟隨者”向“定義者”躍遷的縮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