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在上海車展見證全球汽車業“雙向奔赴”熱潮:跨國車企扎根中國國產供應鏈企業邁入國際舞臺

在上海車展見證全球汽車業“雙向奔赴”熱潮:跨國車企扎根中國國產供應鏈企業邁入國際舞臺

科創板日報    2025-05-10

《科創板日報》4月26日訊(記者 唐植瀟) 在智能電動化加速演進的大潮中,上海車展除了成為各大車企首發新車型的舞臺,更成為跨國車企布局全球創新鏈條的重要節點。

一方面,奔馳、大眾、寶馬、福特等跨國車企紛紛展示與中國本土供應鏈企業的深度協作成果:從智能座艙到高階輔助駕駛,從電驅動系統到大語言模型集成,技術融合全面提速。

另一方面,國產供應鏈企業加速走向全球市場。寧德時代、黑芝麻智能、地平線等供應商在整車展館中與主機廠同臺亮相。

豐田深耕中國市場

在這其中,豐田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其不僅首發搭載城市NOA高階智能駕駛方案的鉑智3X,還在本屆車展期間宣布將在上海金山區建設獨資電動車及電池研發制造工廠,計劃2027年投產。

通過深化與中國創新鏈的協同,豐田試圖以獨資模式加速融入這場新能源與智能化的產業周期。而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押注,正成為穿透全球貿易迷霧的一股確定性力量。

而豐田這一布局背后,或由于其面臨的切實壓力。

2024年5月,豐田在中國市場的產量同比暴跌21.7%,成為全球主要市場中跌幅最大的區域。全球層面,豐田已連續四個月產量下滑。

豐田首席執行官佐藤恒治(Koji Sato)在今年一季度溝通會上表示:“我們正以雷克薩斯品牌為先導,加速面向全球電動化的轉型,尤其是在關鍵市場深化本地布局。”

根據豐田規劃,到2026年,電動車年銷量目標為150萬輛,2030年則要達350萬輛,雷克薩斯被賦予突破中國市場的關鍵任務。

豐田此次選擇在上海金山區設立獨資工廠,正是多重動因疊加的結果。

首先是供應鏈能力。根據豐田官方在車展期間發布的信息,該工廠計劃實現95%以上零部件本地采購率。上海及周邊地區已形成涵蓋電池、電驅動系統、智能駕駛傳感器等在內的完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豐田在華本地化制造、成本控制和技術適配提供了堅實支撐。

據了解,豐田中國智能電動部門(IEM by TOYOTA)正加速本地研發體系建設,以應對中國市場智能駕駛技術創新速度遠超全球平均水平的趨勢。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師認為,“對跨國車企而言,中國供應鏈已不再是簡單配套,而是全球創新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蹦Ω康だ嘣趫蟾嬷斜硎荆赓Y品牌普遍通過“在華研發+供應鏈協同”來提升電動化、智能化競爭力。

其次是政策鏈保障。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車展期間調研時表示,上海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跨國企業將更多新技術、新布局落地上海,帶動本地產業鏈深化協作。

作為中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自2019年建成投產以來,不僅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更通過95%以上的本地供應鏈整合,將單車制造成本降低30%以上,極大提升了全球產能與盈利能力。

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本地化95%的供應鏈,是特斯拉上海奇跡的核心,早期布局決定了后續競爭優勢?!?/p>

有消息稱,豐田此次在上海設立獨資工廠,也在尋求類似特斯拉的待遇,包括稅收減免、土地支持及100%控股等政策扶持,以確保在新一輪轉型周期中掌握產能主導權與供應鏈協同優勢。

跨國車企加速綁定國產供應鏈

過去數年,外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邏輯正發生重大變化:從“滿足本地消費”到“依托中國創新力量反哺全球體系”,從“單點產品引入”到“技術、供應鏈、生產一體化嵌入”,跨國車企不再單純將中國視為銷售市場,而是升級為研發、制造、出口的全球戰略支點。

這一趨勢在本屆2025上海國際車展上尤為明顯。

其中,寶馬展示了基于阿里巴巴與DeepSeek聯合開發的大語言模型打造的新一代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并宣布與華為深化鴻蒙生態融合,相關成果將率先應用于寶馬新世代車型。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車展期間表示,“寶馬始終堅持‘在中國、為中國,以中國速度創新’,中國市場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p>

大眾則通過與地平線合資成立的酷睿程公司,開發了專為中國路況打造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并在ID. AURA、ID. ERA概念車上首發應用。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貝瑞德表示,“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也是我們智能化技術落地最重要的生態?!?/p>

日產展出了首款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插混皮卡FRONTIER PRO,并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及540°透明底盤L2+智駕系統,N7車型則基于全新本地開發的新能源架構打造。

日產汽車公司中國區主席馬智欣表示,“智能化、電動化轉型,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遠超全球,需要與本地科技企業深度協作?!?/p>

奧迪則通過與上汽合作,發布了首款量產車型奧迪E5 Sportback,并全球首發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燃油車型奧迪A5L Sportback。

奧迪中國CEO安世豪表示,“上汽奧迪合作項目,展示了奧迪品牌與中國本土創新生態的深度融合?!?/p>國產供應鏈企業加速走向全球

隨著跨國車企深度融入中國創新生態進程,上海本地供應鏈企業正迎來更多機遇。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上述趨勢體現得更為直觀:寧德時代、Momenta、黑芝麻智能、地平線等供應鏈企業在整車展館中有著與主機廠同等規模的展示區域,成為“聚光燈下的新主角”。寶馬、日產、奔馳、大眾、本田等車企紛紛宣布接入中國高階輔助駕駛、智能座艙與大模型生態,進一步強化本地創新鏈條。

與此同時,國際傳統供應鏈巨頭也在加快智能化轉型。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馬庫斯·海恩表示,中國政府對汽車安全的新規舉措令人欣喜,博世將在今年底推出一段式AI端到端輔助駕駛方案。博世智能交通業務中國區總裁王偉良表示,“博世始終保持良性競爭,不參與價格戰,未來行業將在法規驅動下趨于整合?!?/p>

此外,全球零部件企業國產化、本地化成為另一條“風景線”。安波福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楊曉明表示,“我們正在全力推進本地化戰略2.0,支持全面芯片國產化,打造完整中國方案。”偉世通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韋巍亦表示,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中國生存,必須同時應對“速度挑戰與成本挑戰”,并加速制造環節國產化、零部件本地協作。

曼胡默爾集團全球乘用車事業部總裁徐捷坦言:“中國正在引領新能源與智能出行革命,全球供應鏈格局正被重新定義。”

整體來看,隨著智能電動化加速演進,上海正從“全球汽車制造基地”躍升為“全球汽車創新供應鏈核心”。正如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所總結的那樣:“創新而穩健的供應鏈體系、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與合作,是中國汽車產業持續成功的關鍵?!?/p>

在這場新一輪全球產業鏈發展進程中,中國供應鏈企業正從“配套角色”轉變為“技術策源地”,并在全球市場版圖中占據越來越主動的位置。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