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人機共生”的夢醒時分:昔日A股腦機接口龍頭股價高位接近腰斬,多家上市公司業績虧損、強蹭熱點

“人機共生”的夢醒時分:昔日A股腦機接口龍頭股價高位接近腰斬,多家上市公司業績虧損、強蹭熱點

新火種    2023-10-23

10月22日訊(編輯 若宇)“人機共生”科幻夢想再向前邁出重要一步。致力于“腦機接口+人機交互”基礎設施創造的國內企業柔靈科技已于10月9日完成Pre-A輪數千萬元融資;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于9月19日宣布已獲得一個獨立審查委員會的批準,將進行首次人體試驗,對癱瘓患者的大腦植入設備。政策方面,工信部科技司9月18日提出,優先開展“元宇宙+工業制造”等行業應用標準研制,加強與腦機接口等領域技術融合創新。

不過,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多重利好難挽頹勢,同花順腦機接口指數自6月1日最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近三成。

image

業內分析,當前國內腦機接口的政策和技術均未成熟,從實驗室到產業,從產業到臨床,幾乎每一步都非常艱難。同時在產品上市路徑還沒明確,安全性、倫理方面的爭議還沒定論的時候,中國腦機接口領域的投資過熱、內卷等一系列問題已經開始浮現,過高的投資熱度引起業內擔憂。

▌二級市場持續降溫:曾經五連板的創新醫療自6月高位股價累計最大跌幅超40% 腦機接口投資過熱引發冠昊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強蹭熱點

據券商分析師觀點,2040年我國腦機接口行業綜合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200億元,復合增速26%,直接市場規模(主要為設備)可能超過500億元。誘人前景下,據不完全統計,創新醫療、南京熊貓、三博腦科、湯姆貓、漢威科技、世紀華通和盈趣科技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腦機接口領域有研究布局,具體情況如下圖:

image

一級市場方面,Neuralink的階段性成功也讓中國投資人看好這一賽道,紅杉中國、鼎暉投資等多家知名創投機構紛紛下場,想投出一個中國版的Neuralink。企查查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截至10月17日),國內腦機接口賽道共26個品牌完成近40起融資事件,公開披露融資金額超8億元,其中今年共完成13起融資,披露融資金額超2億元。(僅統計產品標簽、產品簡介含關鍵詞“腦機接口”及“腦機”的企業)。

業內分析,腦機接口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華鑫證券研報顯示,國內早于“十三五”期間已啟動中國“腦計劃”,“十四五”又提出“一體兩翼”規劃,重點支持類腦計算與腦機融合計算研發。今年5月29日,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發布《腦機接口倫理原則和治理建議書》等成果,這是中國第一部面向腦機接口領域的倫理原則和治理建議書。

彼時腦機接口概念股迎來一輪大漲行情,創新醫療5月26日至6月1日五個交易日收獲五連板;三博腦科5月12日至6月2日股價累計最大漲幅達150%。但隨后相關概念股展開快速回調,創新醫療6月7日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41.64%,三博腦科6月2日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49.57%;冠昊生物和愛朋醫療自5月31日的高點至今累計最大跌幅均逾40%。

事實上,多家腦機接口概念股業績持續虧損。龍頭創新醫療今年上半年凈虧損345.38萬元,去年同期虧損4807.65萬元。事實上,自2019年6月以來,從單季凈利看創新醫療大部分時間均處于虧損狀態;南京熊貓近年來業績亦掙扎在盈虧邊緣,今年上半年凈虧損2734萬元,同比盈轉虧。

image

更讓人擔憂的是,腦機接口領域的投資過熱帶來大量蹭熱點的個股。據不完全統計,在熱炒的腦機接口領域,多家公司表示在腦機接口領域并未涉及相關業務,如冠昊生物9月22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澄清,公司暫無腦機接口相關研究,其涉及的產品腦生物膜,跟腦機接口完全兩碼事。(具體詳見此前深度報道:腦機接口的“科幻資本主義”故事:龍頭股5個10cm漲停,腦認知卻只走了5cm)

▌科幻走向現實的路滿是荊棘:中國距離國外有至少5年差距 國內安全風險、倫理問題爭議有待定論 業內稱腦機接口技術距離真正落地仍需6-10年

目前全球提供腦機接口產品和業務的公司有兩百余家,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中國。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介入腦機接口領域,谷歌、微軟、Facebook等科技巨頭也開始布局開發底層技術。2014年后阿里、百度、科大訊飛等公司以投資并購方式入局腦機接口領域,陸續推出各自人工智能腦計劃。

能讓馬斯克、扎克伯格等業界大佬都在該領域投入大量資源,腦機接口技術為何有如此魅力?有分析稱,主要在于其擁有醫療與元宇宙兩個巨大的潛在應用場景。游戲巨頭米哈游早在2021年投資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腦病中心,合作內容主要是腦機接口技術的開發和臨床應用;元宇宙公司Meta也在發力,發布了腦機接口的手環輸入設備等。

對比中美的商業化進展來看,業內認為中國距離國外仍有5到10年的差距,不過中國追趕的速度不慢。根據中國信通院周潔等人撰文統計,在侵入式電極專利方面,中國的專利數占比42%,甚至超過了美國的占比——39%,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僅2021年中國就有1896件腦機接口相關的專利申請。

image

而從政策層面看,Neuralink早于5月26日官宣其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最終獲得FDA批準,對比目前國內也還沒有腦機接口的審評審批指南。關于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監管,有中國相關專家呼吁關注腦機的安全風險和倫理問題,同時聯合國曾于7月警告腦機接口的潛在危害稱大腦植入物和腦部掃描可能會讓人工智能操縱人類大腦,侵犯私密的人類思想。

不過也有分析表示,目前的技術探索遠沒有超出倫理的界限,并且腦機接口作為醫療器械,在注冊過程中,核心軟件算法也需經過審評審批,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風險發生。

當前腦機接口距離真正落地究竟還有多遠?專家指出,中國基礎研究的不足或會影響到產業發展的潛力,除了神經科學之外,腦機接口也受限于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現有發展水平。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如今腦機接口技術都還處于萌芽階段,距離真正進入臨床階段至少還需6到10年時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