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英偉達宣布組建美國本土AI服務器產業鏈目標4年產值5000億美元

英偉達宣布組建美國本土AI服務器產業鏈目標4年產值5000億美元

財聯社史正丞    2025-04-16

4月14日(編輯 史正丞)美國AI芯片巨頭英偉達周一發布公告稱,正在聯合一眾供應商制造工廠,將在未來幾年里實現AI超級計算機的美國本土化制造。

image

(來源:英偉達)

英偉達披露,已經在亞利桑那州啟用“超過百萬平方英尺”的生產空間用于Blackwell芯片制造測試,并正在得克薩斯州,與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的生產線。

作為整個產業鏈的重中之重,Blackwell芯片本體已經在鳳凰城的臺積電晶圓廠啟動生產。與此同時,英偉達也在休斯頓(與富士康合作)、達拉斯(與緯創合作)建立超級計算機制造基地,兩處工廠預期將會在未來12-15個月內逐步提升產量。

在先進封裝和測試領域,英偉達將與安靠科技(Amkor Technology)和矽品精密(SPIL)合作,在亞利桑那州展開封裝測試合作。

作為給美國當局畫的“餅”,英偉達也在聲明中強調,計劃與上述這些合作伙伴一起,未來4年內在美國生產“最高可達50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預計將能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

image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也在新聞稿中表示,首次在美國本土制造AI基礎設施的核心引擎,將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滿足市場對AI芯片持續激增的需求,同時強化供應鏈并增加抗風險能力。

毫無疑問,這里的“風險”指的就是美國特朗普政府胡亂推出的關稅措施。

面對產業鏈和美國資本市場崩壞的前景,美國政府上周五悄悄宣布,暫時豁免對智能手機、芯片、服務器等商品進口的“對等關稅”。但特朗普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在周末表示,未來仍有可能對半導體產業鏈征收不同形式的行業關稅。

韋德布什證券公司的分析師丹·艾夫斯在上周日的報告中指責稱,白宮接連不斷傳出的消息制造了巨大混亂,讓行業和投資者感到頭暈目眩,也給那些試圖規劃供應鏈、庫存和需求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混亂。

對于英偉達而言,“美國本土產業鏈”本身也會是股價表現的不利因素。部分投資者可能還記得,在今年2月底發布大體優于市場預期的財報后,英偉達股價單日暴跌8%。當時的市場解讀,指向公司的高達73%的毛利率同比下降3%。英偉達也解釋稱,由于AI新品更加復雜和昂貴,導致毛利率的下滑。

然而相較于亞洲成熟的產業鏈,“在美國生產先進芯片”也意味著成本將失控上行。且不論對生產要求更高的AI芯片,即便是蘋果手機也很難在經濟可行的前提下轉型成“美國制造”。

丹·艾夫斯曾警告稱,如果蘋果強行將蘋果手機的生產線搬回美國,現在售價1000美元的中國、印度產iPhone,可能得漲價到3000美元。

所以在5月底的財報說明會上,全球投資者將密切關注“美國制造”對英偉達業務利潤的沖擊。

當然, 英偉達這份聲明本身,也對阻止美國政府進一步沖擊全球電子產業鏈具有潛在作用。根據此前報道,今年4月初黃仁勛曾到訪海湖莊園,成功勸說特朗普暫停擴大限制向中國出口“特供版”H20芯片的計劃,據稱,黃仁勛給出的條件就是在美國投資建設AI數據中心產業鏈。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