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智能手機第三季度增速反超高性能計算臺積電:AI需求仍旺盛努力擴展CoWOS產能

智能手機第三季度增速反超高性能計算臺積電:AI需求仍旺盛努力擴展CoWOS產能

新火種    2023-10-23

  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10月19日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凈利潤環比增長約16%,具體業務中,智能手機業務單季度環比增速反超高性能計算,且在收入占比提升至39%。臺積電高管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來自數據中心、智能手機以及終端設備對人工智能需求十分旺盛,公司在積極擴充先進封裝產能,同時隨著去庫存推進,客戶端的智能手機、PC端庫存水位趨向健康水位。

  針對美國進一步收緊人工智能新規,臺積電高管表示正在評估其影響,目前來看對公司影響有限。

  智能手機收入環比增長

  今年第三季度,臺積電實現凈營收5467.3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10.8%,環比增長13.7%;第三季度歸屬凈利潤2108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25%,環比增長16%,公司凈利潤率為38.6%,超過分析師預期。

  以美元計算,第三季臺積電營收為172.8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14.6%,較2023年第二季增加10.2%。另外,該季毛利率為54.3%,營業利益率為41.7%,凈利潤率為38.6%。

  據介紹,第三季度業務的回暖主要有賴于3納米和5納米產品的市場需要回升,不過期內仍然被客戶的庫存調整結果抵消了部分增長。

  從收入結構來看,第三季度臺積電5納米制程產品作為出貨主力占比37%,7納米占比16%,3納米占比6%;以收入平臺分類,本季度內智能手機收入增長更快,在公司總收入占比從上季度33%提升至39%,季度環比增速高達33%。

  “隨著去庫存推進,我們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市場正在觀察到一些早期需求企穩的跡象。”

  臺積電CEO魏哲家在回復去庫存進展時表示,盡管中國市場客戶在庫存控制方面仍然保持謹慎,預計第四季度將繼續去庫存,宏觀環境不確定性也將持續,但是公司注意到有設備需求在增加,當前庫存控制比預期更為接近健康水位。

  相比智能手機業務環比復蘇增長,汽車收入環比下滑。據披露,第三季度臺積電來自汽車收入環比下降24%。

  據公司高管介紹,汽車需求已經開始從2023年下半年進入庫存調整模式,考慮汽車將搭載更多功能,預計汽車需求到2024年再度迎來增長。

  人工智能仍然需求旺盛

  目前高性能計算(HPC)構成了臺積電收入主力,第三季度環比增長6%,收入占比約44%,不過環比上季度占比下降了約兩個百分點。

  臺積電高管指出,來自人工智能的需求依舊旺盛。一方面,來自數據中心的需求十分強勁,另一方面,由于客戶在手機等終端設備上搭載AI能力,邊緣計算等領域需求旺盛。

  在臺積電2023年資本開支計劃為320億美元,其中,10%將用于先進封裝、測試等環節。

  受制于CoWoS先進封裝產能吃緊,AI芯片出貨量受影響,而臺積電加速擴產,媒體報道臺積電甚至委外日月光等封測廠協助完成訂單。

  臺積電高管表示,臺積電此前就表示將CoWoS產能擴張兩倍,即便受制于供應商的產能和技術水平,公司也在努力擴產兩倍以上。電預計到2024年臺積CoWoS產能實現翻倍,但考慮客戶需求十分旺盛,預計2023年到2024年實際產能將增長超過一番,臺積電也將持續提升CoWoS能力,即便持續到2025年。

  日前美國進一步收緊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規定,并擴大了受管制的國家范圍,英偉達A800和H800等AI芯片對華出口將面臨禁售風險。臺積電也為英偉達代工AI芯片。據英偉達此前介紹,第二財報季來自中國市場需求在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占比高達20%-25%,創下歷史新高。

  對于該新規的影響,臺積電高管表示新規可能導致一些產品不能運送到中國大陸,這幾天公司正在評估影響;目前來看對于臺積電的影響有限和可控。

  資本開支趨于平穩

  在業績說明會上,臺積電高管介紹了臺積電海外建廠的最新進展。其中,臺積電計劃將在2025年上半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開始大規模生產,臺積電日本工廠計劃于2024年底開始大規模生產,另外,臺積電將在德國合資建廠,已經得到了合資伙伴、歐盟以及德國聯邦、州和市政府的支持。另外,臺積電有望在2025年量產2納米芯片。

  展望第四季度,臺積電預計第四季度銷售額188億美元至196億美元,毛利率為51.5%至53.5%。

  針對未來臺積電開支計劃,臺積電高管解釋,過去幾年中臺積電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卡位未來幾年的增長;隨著公司開始收獲前期投資成果,預計未來幾年公司的資本支出增長將趨于平穩。不過,這并非一定意味著未來幾年公司資本開支規模將降低。

  “我們不會放慢我們技術發展的速度,但根據客戶需求,我們可能會放慢產能擴張的速度。”臺積電高管表示。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