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賦能保險主業?AI大模型影響多大?中國太保詳解
隨著新一輪AI浪潮洶涌而來,金融+科技呈高速融合趨勢。作為科技應用最前沿的金融業態之一,保險行業如何推動科技對主業賦能?如何看待大模型技術帶來的深遠影響?
近日,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組織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進藍籌”系列活動走進中國太保羅涇數據中心,中國太保集團副總裁兼太保科技董事長俞斌、集團董事會秘書蘇少軍、集團信息技術總監徐建國等太保管理層以及太保集團數智研究院院長王磊專家,圍繞科技領域熱點話題與投資者、分析師等觀察團成員展開了深入交流。
科技將從三方面助力保險業
從保險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保險業發展的著力點在哪里?科技可以發揮何種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俞斌表示,保險業發展前景廣闊,同時也有可提升空間。從未來降本增效的發展趨勢來看,科技在很多方面都將對保險行業有所助力,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數字原住民開拓方面,現在保險主要通過面對面銷售,未來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如何買保險,如何挖掘和順應數字原住民的保險需求,使整個營銷成本降下來,是需要研究的課題。
二是風險控制方面,保險業風控成本中有一部分是防范欺詐風險,大數據在風控降本增效上有很多用武之地。
三是提升生產效率方面,保險業運營流程比較復雜,相較證券業、銀行業來說人均產能比較低。勞動生產率較低也意味著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據了解,中國太保發展規劃中,“硬核科技”已成為公司發展重要驅動力之一。
前不久舉行的中國太保科技開放日上,俞斌表示,中國太保從2002年開始已經連續實施了六輪科技戰略規劃,打造了公司和客戶價值可持續增長的技術基礎,上線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礎和應用項目,為公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先后成立數智研究院和科技公司,推進科技治理‘管、研、用’體制改革,不是心血來潮,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從國家戰略出發、從企業實際出發作出的戰略選擇,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打造數字太保專業力量,引領中國太保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推動中國太保在通往未來的新賽道上自立自強、行穩致遠。”俞斌彼時表示。
談及科技在保險行業的落地方向和領域,王磊介紹,科技對業務賦能一定是圍繞業務發展戰略,解決核心環節和服務流程中的核心問題,這才是科技賦能的著力點。
他介紹,在太保大數據戰略的牽引下,中國太保集團已經打造了數智一體化平臺,即“太數通”平臺,目的在于推動業務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為其賦能。
“太數通”平臺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最底層的數據融通平臺由區塊鏈平臺、可信計算平臺、物聯網平臺構成,主要解決數據采集、安全流通和安全計算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的大數據平臺,主要提供信息存儲、加工計算分析等功能,以及基于數據資產來支撐應用場景應用;AI平臺注重構建AI原子能力,包括智能錄入、智能交互、智能作業等,實現對不同應用場景的靈活敏捷支持,提升業務數智化效率。
“此外,去年開始,我們也開始構建基于保險領域的大模型,目前也架構在‘太數通’平臺上。通過這一整套能力平臺,來支撐不同場景下的數字化應用。”王磊說。
王磊進一步表示,太保科技賦能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圍繞保險主業的主要流程,包括營銷、核保理賠、風險控制、客戶服務、投資端等多個環節。例如,在核保理賠環節提供自動化理賠能力支持,提升客戶體驗同時降低作業成本和時間,風控方面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反欺詐平臺,投資端也在構建基于大數據的標的風險預警等。
大模型技術將帶來巨大變化
在新一輪科技發展浪潮中,AI大模型技術受到廣泛關注。中國太保在大模型方面有何規劃布局?
王磊表示,大模型技術的出現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以前AI不具備理解、推理、規劃能力以及行動力,這是AI與人類最大的區別。而且,以前通過AI解決某一個問題,要投入大量樣本數據進行訓練,還需要針對不同需求進行不同的數據準備和建模,成本非常高。生成式大模型對AI應用帶來了巨大改變,不僅可以做判斷,還可以理解、推理、規劃以及具備執行能力。
AI的執行能力怎么實現?王磊分析,它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生成代碼,由代碼去執行、驅動周邊的系統獲得信息,甚至驅動機器人來解決問題。所以業界普遍認為大模型出現之后,可能讓AI能夠完成更多以往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
除此之外,大模型還具備非常強的泛化能力,構建一個基礎大模型之后,只需要經過少量訓練和比較小的代價,就可以讓它快速適應多個場景多個能力。這就讓技術人員有可能通過一個模型來快速支持更多的任務。傳統AI只能針對某一個具體任務環節或流程進行介入,大模型出現之后,可以對具體的崗位工作進行建模。
“大模型帶來的價值是翻天覆地的,同時難度和挑戰也非常大。”王磊表示,大模型的模型一定要非常大,具有非常堅實的基礎模型,才能具備非常豐富的知識和能力。這并不是一家公司能夠完成的,需要與行業優秀的大模型廠商合作,推動基礎模型的迭代和升級,使之成為行業模型,更好地賦能每個業務環節。
王磊表示,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比如如何解決數據安全性問題、模型不穩定問題等,都需要通過聯合實驗室去突破,最后會在太保的各個場景里應用和改造業務流程。“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這樣的聯合實驗室。有很多的模型廠商愿意加入,我們的業務團隊也愿意做這樣的探索和改變。”他說。
三大戰略互相促進賦能
近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太保加速推進“大健康”、“大區域”、“大數據”三大戰略。那么,三大戰略之間如何互相支持和賦能?
蘇少軍表示,三大戰略與國家重要的發展方向是契合的。大健康、大區域戰略為大數據戰略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大數據戰略也為公司大健康和大區域戰略的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例如,今年5月20日,中國太保發布了“352”大健康發展藍圖,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打通數據、賦能大健康發展。6月29日,公司在大灣區的風險減量創新實驗室揭牌,也是旨在通過科技賦能保險主業的風險減量管理。“三大戰略在很多領域已經發揮了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作用。”蘇少軍說。
他表示,在未來保險公司經營中,科技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至少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推動保險公司的產品與服務創新。例如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分析,更加精準地了解客戶的風險特征和需求,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適配性和實用性。大數據技術也可以使定價更加精準和動態,推動產品服務創新。
二是提升服務和管理效率。從保險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逐漸呈現出銷售線上化、服務一體化、管理自動化趨勢。例如,針對消費者線上化消費趨勢,太保推出了“太醫管家”線上健康管理服務平臺,提供包括診療、咨詢、健康管理等一攬子服務。
三是風險減量管理。例如,針對營運車輛長途駕駛出現的疲勞問題,通過車聯網技術及時提醒駕駛員,防范事故發生;臺風發生前通過信息分析,及時向客戶預警,減少災害損失。
“隨著技術發展,大模型可能會在更多層面對保險經營帶來更有力的支持。”蘇少軍表示,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太保的三大戰略推進離不開科技新技術支撐,同時,科技發展應用堅定服務集團戰略,從客戶需求和業務發展需求出發,不斷提高科技賦能力度,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