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員“AI驅動”再變陣產品狂人"釘釘之父"陳航重磅回歸|深度
《科創板日報》4月2日訊(記者 黃心怡)《科創板日報》獲悉,釘釘創始人、前CEO陳航(花名:無招)已確認將回歸釘釘掌舵。陳航2021年從阿里巴巴集團離職,之后創業成立了兩氫一氧(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阿里集團計劃收購無招創辦的兩氫一氧公司的投資人股份, 交易完成后,無招將出任釘釘CEO。而釘釘總裁葉軍(花名:不窮)將回到阿里集團。
這一消息在業內激起了廣泛討論。隨著 “AI驅動”戰略的推進,阿里亟需在應用端找到落地的抓手。此前,夸克負責人吳嘉已經扛起了AI C端(消費級)應用的大旗,如今請回"釘釘之父"陳航,阿里意在借助其的產品經驗,打贏B端(企業級)市場的硬仗。
▍曾因“云釘一體”戰略而出走
釘釘的誕生可追溯至2014年1月,陳航帶領“來往”團隊開始孵化新產品釘釘,瞄準企業服務賽道。當時,微信的橫空出世讓阿里等互聯網企業陷入巨大的焦慮。在試圖以“來往”APP與微信對打失敗后,陳航從企業社交入手,并于2015年正式發布了釘釘。
從2016年到2018年,可謂陳航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釘釘在市場競爭中成為了企業級應用的佼佼者。2017年,在國家科技部的獨角獸榜單上,釘釘估值突破110億元。
不過釘釘的戰略地位在2019年發生變化。當年6月,在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釘釘首次被納入阿里云體系。陳航變為向時任阿里云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匯報。
一年后的阿里云峰會上,張建鋒提出“云釘一體”戰略。時任阿里CEO張勇(花名:逍遙子)對這一戰略的定義是:云計算的基礎技術能力由阿里云智能滿足,釘釘在阿里云智能中承擔“端”智能。隨后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云全面融合。陳航也隨之調任集團,擔任張勇的特別助理。
據接近阿里的人士透露,陳航擔任張勇的助理一年時光里,他的任務是負責考察中國鄉村的數字化機會,相當于是坐“冷板凳”。據悉,陳航并沒有閑著,在這一年中,他愣是把坐冷板凳變成了“高鐵座”,利用賦閑時間走訪調研了國內500個縣。
2021年,被邊緣化的陳航選擇出走創業。陳航后來在一次對外采訪時解釋,“集團要云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公司的目標客戶變成了各種大企業,而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為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但釘釘始終是集團的,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這次陳航的回歸,也代表著張勇時代的“云釘一體”戰略徹底結束。早在2023年,隨著阿里集團“1+6+N”組織變革開啟,釘釘就不再由阿里云分管,而是由阿里集團直接管理。張勇也于當年9月離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由蔡崇信接替出任董事會主席,吳泳銘接替出任 CEO。
某企業軟件資深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表示,“云釘一體”戰略提出后,并沒有在落地上達到足夠的預期。“云計算和協作類軟件,雖然在客戶群體上有重疊,但并沒有充分的粘性和互補性。”
▍與阿里高層關系緊密
值得一提的是,在陳航離開創業的那段時間里,與阿里高層的關系沒有斷絕。其創辦的兩氫一氧吸引了元璟資本成為天使輪投資者,元璟資本創始人正是阿里現任CEO吳泳銘。依托阿里的資源支持,元璟資本推動了兩氫一氧的初始估值達到30億元。
不過,陳航的創業之旅并不算順遂。兩氫一氧陸續推出了HHOGene GPods數字光耳機、HHOLOVE智能貓砂盆,以及面向日本市場的購物平臺7sGood。有關注兩氫一氧的人士稱,HHOGene耳機曾上架過淘寶,“但現店鋪已經關閉。”
招聘網站顯示,兩氫一氧目前仍有數十個崗位在招聘,包括商品供應鏈總監,行業運營總監、跨境電商產品經理等等。
據悉,阿里集團計劃收購陳航創辦的兩氫一氧公司的投資人股份,在交易完成后,陳航將出任釘釘CEO。有知情人士表示,當年陳航創業時,就有傳聞稱,如果失敗就被阿里收購并回歸。
《科創板日報》了解到,陳航與阿里高層的淵源頗深。1999年,陳航曾在阿里實習,其實習導師為吳泳銘。之后,陳航去日本進修并且留日工作,但在這期間也一直與馬云保持著頻繁的互動和交流。2010年,陳航在吳泳銘的邀請下回到阿里。此番陳航再次掌舵,相信也是來自于阿里高層的信任。
在2023年8月的釘釘生態大會上,陳航曾以神秘嘉賓的身份登場進行開場演講,彼時就讓外界猜測這位“釘釘之父”或將重掌帥印。
▍迎接AI時代,釘釘的戰略地位提升
陳航重掌釘釘后,釘釘總裁葉軍(花名:不窮)將回到阿里集團,另有任用。
過去幾年來,葉軍帶領釘釘開啟了商業化進程。2023年5月,葉軍提出希望釘釘三年內實現收支平衡,這是阿里集團開啟“1+6+N”組織變革后,對釘釘的戰略要求。
釘釘作為“1+6+N”之下的N公司,屬于阿里的創新業務。當時有消息稱,阿里集團在資金上會支持創新業務三年,更長遠看則要靠自身經營所得和外部融資獨立生存。
釘釘的商業化進程取得了不錯的成效。2024年11月14日,葉軍在2024秋季釘峰會上公布,2025上半財年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經常性收入)遠超2億美元。
但隨著AI應用端的競爭開啟,阿里集團希望盡快在產品側找到落地的抓手。
其中,AI To C的大旗已交由吳嘉來肩負,這從近期夸克業務的調整可見一斑。目前,夸克已經成為阿里AI ToC 領域優先級最高的業務之一。它的最新版本被阿里稱之為“AI 旗艦應用”,夸克負責人吳嘉由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升任集團副總裁、夸克 CEO,直接向吳泳銘匯報。甚至通義App也從阿里云劃給了吳嘉負責。《科創板日報》注意到,一向在投流上較為謹慎的阿里通義,也開展了廣告營銷。
在AI To B 領域,釘釘則被吳泳銘視為面向企業端重要的AI應用資產。“未來在企業端會有非常多用 AI 重塑企業內協作、協同的場景和機會。”吳泳銘在阿里最新財報會上說。
作為釘釘之父,陳航顯然被寄予厚望,要其扛起阿里AI To B的大旗。一位知情人士稱,陳航一直有強大的產品夢,希望獨立成就釘釘的一番事業,還曾發行釘釘內部的股票。當前,阿里AI戰略急需落地,把陳航這位產品狂人召回,或是希望其以更多的資源進行更大膽嘗試,在企業服務和AI的結合上帶來更大的變化。
據了解,陳航創業時曾帶走一批釘釘的核心骨干,包括原釘釘副總裁朱鴻,原釘釘首席架構師、CTO甘聰,原釘釘市場部負責人甘聰等。隨著陳航的歸來,這些核心成員或有望一同回歸。
對于陳航能否為釘釘帶來AI新氣象,有企業級軟件從業者持審慎態度。“當前國內B端市場整體競爭激烈,雖然各大企業都在大模型應用上押注增效,但釘釘面臨的戰略選擇尤為關鍵,是盡快推出顛覆性的AI融合產品搶占先機,還是穩扎穩打謀定后動,這需要基于對市場需求和技術成熟度的精準判斷。"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