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海博思創以"硬實力"破局儲能生態圈何以越做越大?

海博思創以"硬實力"破局儲能生態圈何以越做越大?

新火種    2025-03-26

在近期發布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型儲能產業被重點提及。

截至2024年底,儲能總裝機規模達到1.4億千瓦,正以年均40%的復合增長率重塑能源版圖。

作為新型儲能領域的龍頭企業,海博思創的發展廣受市場關注。

近日,海博思創官微發布消息,該公司近期與許繼電氣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錨定儲能產業前沿領域,重點圍繞儲能集裝箱、液冷管路、線束等產品,展開合作。

在此之前,2月7日,海博思創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億緯動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建立2025-2027年度電芯產品戰略采購合作關系,預計采購總量為50GWh。

酒香也怕巷子深。

海博思創在新能源領域的“朋友圈”不斷擴容的背后,與其強大的產品“硬實力”和行業影響力,密不可分。

業績穩步增長 位居行業第一梯隊

儲能作為跨區域、跨季節甚至跨境交易的電量調節優選手段,可有效提高電網效率。今年以來,隨著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高,新型儲能調節作用不斷增強。

近年來年,中國儲能市場迎來了飛速增長的階段。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為產業發展明確方向,引導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1月23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儲能發展工作有關情況。

據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介紹,2024年,新型儲能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

“平均儲能時長2.3小時,較2023年底增加約0.2小時。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升,據電網企業統計,2024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約1000小時。”邊廣琦進一步補充說道。

在儲能產業爆發之際,作為較早切入儲能行業并開展了大量項目的儲能系統集成商,海博思創長期專注于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持續推動儲能系統產品迭代升級,是中國儲能行業的領軍企業,根據來自標普全球的統計,海博思創躋身2023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量前三名。今年1月27日,海博思創成功登陸科創板完成上市。

image

在政策加持之下,海博思創近年的經營業績成績斐然。

2021年-2023年,海博思創營業收入分別為8.38億元、26.26億元、69.82億元,2021年至202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188.67%;其中儲能系統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6.53億元、24.56億元、69.27億元。

根據海博思創最新發布的業績快報,其2024年營業收入為82.70億元,同比增長18.44%;歸母凈利潤為6.47億元,同比增長11.92%。

對業績增長的原因,海博思創表示,公司緊抓國內儲能市場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依托多年積累所建立的市場、技術和研發的領先優勢和競爭優勢,在國內儲能市場占據較高市場份額,公司營收及利潤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同時,公司在夯實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加速推進全球化市場布局,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渠道,并取得突破性進展,不斷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展望后市,國海證券研報分析稱,看好全球能源新時代背景下,儲能各場景需求加速,重點關注降息背景下大儲傳統市場中美裝機持續高增。

以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與傳統的生產力不同,在“雙碳”新時代背景下,能夠推動人類文明繼續向前發展,應該稱之為“新質生產力”。業內普遍認為,儲能行業就是典型的“新質生產力”代表行業之一。

相比傳統儲能,新型儲能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靈活、調節能力強、響應快速等特點。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創新儲能技術,新型儲能可以更好地解決新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海博思創所從事的儲能業務,正是助力能源結構低碳轉型、從而推動新質生產力躍升的重要構成部分。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結構升級的重要參與者,海博思創逐漸構建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論。

事實上,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過硬的技術和持續創新變革的動力。

經過多年的行業深耕,海博思創憑借核心技術的積累,致力于打通儲能全產業鏈條,為全球客戶提供全系列儲能系統產品及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海博思創的主要產品包括大型液冷儲能系統、儲能戶外柜、充儲一體機、光儲一體機等,覆蓋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等各類應用場景。

這些解決方案和產品為能源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蓬勃動力,也因此發展和積累了大量客戶資源,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中國華能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華潤電力等主要央企發電集團,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電網公司,以及特變電工等大型新能源集團企業,“朋友圈”持續擴容。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DeepSeek等大模型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海博思創積極擁抱AI,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推進產品研發、測試、生產、運維和運營的全鏈條數智化,實現儲能電站的安全、高效、可靠運行。

image

“海博AI智能運維平臺”采用了“云端集中AI決策+邊緣智能計算+云邊統一運維”的云邊融合體系架構,提升了系統對運行風險的辨識響應能力,以及優化調度計算能力。

未來,海博思創將繼續加大人工智能投入,推動儲能技術與AI的深度融合。依托AI+儲能技術體系,進一步優化儲能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儲能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