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對于手機防沉迷,專家呼吁推出適合未成年人的AI大模型

對于手機防沉迷,專家呼吁推出適合未成年人的AI大模型

新火種    2025-03-25

導語:與會專家一致認為,AI時代也為防范未成年人手機沉迷提供新方式、新路徑。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數字時代下,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的學習方式,卻也同時面臨著網絡沉迷、不良信息侵蝕等問題。如何在數字時代下共筑未成年人防沉迷屏障,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課題。

2月18日,由未來網主辦的“未成年人手機防沉迷座談會”在京召開。本次座談會以“攜手織密防護網 共筑數字童年新生態”為主題,旨在推動社會各方找到緩解“手機沉迷”的途徑。

防沉迷1.jpg

座談會上,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總編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盧勤在談及當前未成年人沉迷手機的現狀時表示,據中國兒童中心調查數據,6-12歲孩子日均使用電子設備達3.2小時,但和父母的深度對話時間只有15分鐘?!笆謾C沉迷”背后,往往是孩子情感陪伴的缺失。大部分青少年的過度用機行為,實質是對情感陪伴缺失的補償。

對此,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關工委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國強指出,沉迷手機對于青少年健康發展可能存在三大方面主要風險:一是生理健康,屏幕時間使用過長會導致視力損傷、睡眠障礙、頸椎問題等;二是心理健康,青少年過長接觸手機或導致網絡成癮,引發社交焦慮、注意力不專注等問題;三是認知發展,算法推薦導致的“信息繭房”可能會抑制青少年批判思維的成長,造成深度閱讀能力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卜衛以“通過數字素養教育賦權青少年”為題分享了多年的研究經驗。她指出,手機沉迷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也不是當前突然出現的一個新問題?!拔覀円高^‘手機沉迷’的表象,追溯歷史上的電視癮、漫畫癮、電子游戲癮等形成的社會根源,分析‘手機沉迷’與青少年個人發展、社會關系、家庭關系以及社會環境的聯系。”

2024年11月發布的《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下稱《指南》)提到,鼓勵和支持手機、APP和應用程序分發平臺等共同參與未成年人模式建設。對于手機終端,《指南》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入口應當設置在移動智能終端的醒目位置,滿足用戶一鍵切換需求;同時,還要具有防繞過功能。進入未成年人模式后,移動智能終端需在家長驗證并確認后才能執行退出未成年人模式、恢復出廠設置等操作。

對此,李國強建議道,家長們要用好手機和平臺提供的未成年人模式,有效防范青少年網絡沉迷。同時,社會應共建提升家庭數字素養建設,改善家庭數字教育不普及、家庭網絡監管尤為不足的局面?!捌诖彝ソ逃鞴懿块T牽頭開發家長數字素養課程,探索場景化教育模式,涵蓋數據隱私、算法認知、網絡倫理等內容,實施家庭數字素養能力提升行動,讓青少年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介等工具來促進自我發展,提升自身在互聯網社會中的核心競爭力?!?/p>

未來網總裁萬興亞提及,建設好未成年人模式、防范好手機沉迷,家庭、學校、企業三方要共同聯動,形成強大合力。推動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的開發與聯動,統一設置、統一管理,達成共同守護未成年人的共識。三方共同努力,制作出適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積極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絡。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AI時代也為防范未成年人手機沉迷提供新方式、新路徑。

“AI時代的預防手機沉迷更需要‘破界思維’,不能只靠傳統方法,還需要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艷對此提出多方面建議:從家長層面,要接納孩子對新技術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去探索用新技術管理和使用手機;在技術層面,可借助AI大模型等技術,將此前青少年模式的“一刀切”式設置轉化為個性化防沉迷,用AI大模型為每個孩子量身打造個性化的守護方案;在企業層面,要以兒童友好為原則,盡快推出適合未成年人的AI大模型,同時嵌入手機管理的定制化方案,及時向家長、教師反饋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等數字產品的行為,使人工智能更好地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服務。

孫宏艷總結道,“家校社”應共同構建“與AI共成長”的社會支持網絡,在家庭和學校教育、社區生活、云端服務等各種場合主動使用AI大模型,使人工智能更好地賦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則認為,“在新技術必然到來并將成為未來生活一部分的大趨勢下,面對孩子可能沉迷的風險,讓孩子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是走出沉迷的最佳選擇。”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