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多維度破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點
10月14日,2023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舉行,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此間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點破解需從自身意識、生態圈、政策措施三方面出發。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數實融合等概念已成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詞匯。在如火如荼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和經濟發展新引擎。
調查顯示,今年以來不少中小企業都在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競爭力,轉型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必經之路。但亟待破局的是,在此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卻面臨“不敢轉、不會轉”的難題。
對此,李培根表示,一方面,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涉及很多方面,如企業流程再造、個性化需求等多項因素,中小企業應認識到數字技術的應用很難立即產生效益;另一方面,要改變現狀,需要有好的生態,使中小企業更愿意進行數字化轉型,同時也更容易見效。他舉例說,當企業需要一個軟件系統,而該系統在云端即可使用,這樣既便于企業應用,又降低了使用數字技術的成本,“當平臺聚合一些基礎工具,包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進行云上共享,中小企業應用起來就很方便了。”
但李培根也表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還面臨另一個難題——個性化需求,而通用的軟件通常難以處理這個問題,此時需要做二次開發,無論對于應用企業還是軟件供應商來講都是很麻煩的事。對此,他認為,如果軟件行業或平臺能夠提供基礎工具、低代碼(Low-Code)工具,用戶即使不懂編程,通過簡單操作即可開發出適合他們特定應用的App(應用程序)。無論對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是平臺軟件的應用推廣,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調查顯示,啟動數字化轉型后,85%以上的企業生產或運營效率提升了5%以上;68%以上的企業營收增長5%以上。
加速、擴面、提質、增效,增長和發展背后,政策配套措施亦在發力。此前財政部、工信部提出,從今年起到2025年將分3批在全國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由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給予定額獎勵,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培根表示,“軟件或平臺企業應該致力于提供良好的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環境,另外政府也可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共同構建更好的生態,有利于中小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也有利于我國工業軟件的發展。”
根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期發布指數顯示,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措施落地生效,三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重回上升區間,多個分項指數和分行業指數上升明顯。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