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對話|注冊制下上市公司重組的資本新路徑
3月21日訊(記者 沈嬌嬌)近日,黃浦江畔的金茂大廈內,一場聚焦 “注冊制下上市公司重組的資本新路徑”的行業對話落下帷幕。作為第三期陸家嘴金融沙龍的重磅環節,上海證券研究所所長花小偉攜韋豪創芯總裁周思遠、百傲化學董秘鮑榕銘、云岫資本合伙人趙占祥、錦天城律所高級合伙人王立四位嘉賓,圍繞半導體并購潮、跨界整合邏輯、AI新賽道、監管痛點等議題展開對話,為資本市場參與者勾勒出一幅并購重組新趨勢的全景圖。
半導體并購潮:龍頭崛起與泡沫出清的雙重變奏
目前國內半導體行業并購潮涌現,韋豪創芯總裁周思遠指出,半導體行業亟需通過并購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國際半導體巨頭均通過并購實現擴張,國內企業需借鑒這一路徑。”他進一步強調,當前行業存在資本泡沫,近萬家半導體企業中多數或面臨淘汰,但其中部分企業在人才儲備或細分技術上仍有價值,未來并購將成為行業重構市場秩序的核心手段。
百傲化學董秘鮑榕銘以親身案例印證這一趨勢。2024年收購芯慧聯的決策,源于“在估值低迷期逆向布局”的判斷。當時標的方缺乏資金,而百傲化學恰好有資金優勢。鮑榕銘笑言并購如“談戀愛”,除了考量實控人的產業背景、技術團隊之外,“眼神對得上”的企業文化契合度也至關重要。這場跨界聯姻的背后,是注冊制下“戰略新興產業并購”政策的直接落地——百傲化學從傳統化工向半導體設備的轉型,正是監管層鼓勵的“圍繞未來產業布局”的典型樣本。
硬科技投資:AI基礎設施與應用場景成焦點
今年開春以來,DeepSeek和人形機器人的出現,讓AI一躍成為資本市場的新焦點。對此,云岫資本合伙人趙占祥認為,AI技術的成本下降將推動兩大方向爆發:一是AI算力、芯片等基礎設施需求激增,頭部企業投入數千億布局云端與端側算力。二是AI應用場景的拓展,如虛擬助理、硬件機器人等。“AI不僅替代人力,更將創造新角色,提供情緒價值或解決復雜問題。”他表示,未來兩年AI技術與商業化結合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法律盡調與監管協同:破解并購“堵點”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立從法律角度指出,當前并購盡調存在“形式化”風險。“書面材料難以穿透標的本質,需通過獨立產業資源核查實控人背景與商業信譽。”他呼吁中介機構提升專業服務價值,避免低價內卷損害中小股東利益。
針對并購重組中的政策“堵點”,多位嘉賓提出建議。王立指出,監管審批流程過長影響交易效率,“項目受理耗時半年,需加強溝通以平衡風險與效率”。趙占祥與鮑榕銘則聚焦估值難題,認為硬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大、盈利周期長,監管應放寬定價限制,允許差異化估值。周思遠補充稱,優質外資標的出售窗口期短,需加快重大資產重組審批,支持上市公司搶占并購先機。
本次沙龍圓滿結束,現場觀點交鋒為與會者帶來了深度啟發,匯聚資本、產業、法律等多方視角,為注冊制下并購重組路徑提供了實踐參考與政策建議。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