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政出臺,單個項目最高獎勵2千萬
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加快建設武漢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武漢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措施》)于2月18日發布。這是繼《武漢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實施方案(2023—2025年)》(簡稱《方案》)后,武漢首發人工智能支持政策。
根據此前發布的《方案》,到2025年,武漢市在圖計算、數據治理、大模型、機器視覺、遙感圖像解析等人工智能領域形成10項以上首創性技術,打造1個以上通用大模型、10個以上行業模型、5個以上公共數據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超過400項,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此次的《措施》分別從支持關鍵技術突破、強化普惠算力供給、增強模型創新能力、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10個方面給予支持。
為了鼓勵關鍵技術突破方面,武漢將聚焦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組織實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根據項目投入、實施難度、實施成效等情況,給予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資金支持。每年在市重點研發計劃中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項目,給予單個項目最高100萬元資金支持。
同時,推動算力網絡優化,每年安排不超過300萬元資金,支持開展算力網絡運行監測、質量評估、算網協調發展等建設。根據算力使用情況每年設立總額不低于1000萬元的算力服務券,重點支持中小企業購買算力服務,對企業使用算力服務費用給予50%最高20萬元補助,補助期限不超過三年。
為了增強模型創新能力,武漢將圍繞電子信息制造、工業質檢、教育、醫療、遙感等領域每年遴選一批性能先進的垂直行業模型,對牽頭研發單位按照研發成本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并對其使用算力費用給予每年50%、最長三年、累計最高500萬元補助。
對開源開放、協同共享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服務效果評審,經評審通過的,按照平臺實際建設投入費用給予30%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對人工智能領域中試平臺,根據設備投入、開放頻次、服務質量等,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
在促進數據開發利用方面,每年發布一批高質量數據集建設任務專項,對完成專項建設并通過評審的組織機構,給予每個專項最高200萬元獎勵。對利用數據產品在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產品研發、市場推廣上起到關鍵顯著作用,且通過評審的組織機構,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
支持產業集聚發展,建立人工智能園區梯次培育體系,打造2—3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園區,按照市級工業園區獎勵政策給予支持,加快優質企業、創新資源、高端人才、資本要素等向園區導入。支持各區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對獲評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區,給予每個產業集群500萬元、單個區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獎勵。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